我最喜爱的门票……征文(14)
三十二年前的一枚“柳浪闻莺”门券
河北 刘铭元
1986年,我刚从车间调局机关,负责组建技术经济研究室(后改为企业管理办公室)不久,受省局之委托,由我局组团到杭州供电局考察改革开放开展第三产业的经验。由技经室、计划科、财务科、工会人员组成,省局也派员参加,由我带队。考察结束后,我个人做主带领大家游览了一天西湖。那时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到杭州不游西湖,恐怕是终身的遗憾,也没有和省局派员和工会副主席商量,领导批评,由我一人承担,他们都有自己的上级领导,不为难他们。
就在那次游西湖时,得到了这枚“柳浪闻莺”门券。
这枚门券应该说是一枚早期绘画版简易门券,票价只有5分钱。门券有西湖主要建筑的压题画,券面只是数笔勾勒数条垂柳,但很形象,特别表现出“柳浪”栩栩如生的场面。杭州人思想最开放,也最有经济头脑,现在西湖景观对游人免费开放,他们算的是综合效益,当然也就没有门券了.所以我这枚门券显得更珍贵,我也最喜欢。
那个时候,虽然身在西湖边,因为重任在身,说句真心话,没有赏景的心情,走马观花而已。
今年10月,在儿女、侄女的陪同下,我和老伴,还有妹妹、弟弟夫妻倆等8人,一起游览了西湖,86岁的我,和32年前的心情大不一样,漫步走在西湖边,在“柳浪”中欣赏着大自然的景象。“浪”一般都是形容“水浪”,偶尔也有“麦浪”之句,“柳浪”很难理解,只有到过西湖,在“柳浪闻莺”的大道上才能体会到“柳浪”的味道。
透过柳浪可看到远处的雷峰塔,透过柳浪可看到西湖水面上的游船,透过柳浪可看到近处的塔影,透过柳浪可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女儿高兴的在柳浪下翩翩起舞,更增加了柳浪的美。但可惜却听不到黄莺的啼叫,但偶尔可看到几只麻雀在柳条上叽叽喳喳,还可看到湖面上少有的水鸟,特别透过柳浪看到一座亭尖上琢雕的一只仙鹤......算是对“闻莺”的一点补充吧!
欣赏之余,立刻想起我收藏的一张1957年,由广东民间音乐团演奏录制的“柳浪闻莺”广东音乐老唱片,乐曲在脑海里响起:乐曲以抒情的优美旋律模拟着莺啼,还描述出柳林摇曳成浪的自然景色。漫步在西湖岸边柳荫夹道之中,真是“游人听得心如醉”,“独立苍茫自咏诗”。又想起毛主席的《七绝.五云山》诗句:“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真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