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岩九问九答
自从新疆回来已经写了两篇稿件,其实重要人物尚未登场。我这次去新疆都源于一位好友——乌鲁木齐徐岩老师的邀请。相信老券友都应该了解徐老的,他是新疆资深藏家,新疆门券收藏第一人,还是乌鲁木齐门券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四年前的18届全国券展上结识了徐老,彼此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从那以后,不管是鸿雁传书,还是电话问候,徐老豁达开朗的性格感染我、影响我。来信中他告诉我他在学校做义工,我深为他的善良义举所感动。电话中,徐老几次请我去新疆走一走,我欣然同意了。
去一次新疆不容易,为了能和乌鲁木齐的藏友有更多充裕的时间见面,经过反复斟酌,我们采取了双飞乌鲁木齐——乌鲁木齐自驾的方法,这样在乌鲁木齐停留了两天,得以有两次和徐老见面的机会,更和新疆藏友有了更多了解学习的机会。
我不会开车,我爱人15天开车4000多公里,给他累的够呛。不过为了会面新疆朋友,他非常支持我。时至今日我们还经常谈起新疆之旅,难忘新疆朋友。
到新疆后的第二天,乌鲁木齐下着霏霏细雨,似乎在迎接我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当见到徐老时,兴奋和激动一起涌来……自从计划到新疆,我就经常想象着见到徐老的场面。徐老精神矍铄,腰板挺直,完全不像一位八旬老者。雨中,伴着这样一种难以言表的心情,搀着徐老走着……新疆之旅首要任务是看望他老人家,徐老也是高兴不已。
徐老住在八一中学附近,他曾经在这里做校长多年,桃李满天下。我们在学校门口拍下了第一张合影。镜头中还有几位刚放学的学生。他们可能不会知道,有一位老人曾经在这里潜心教书育人,创新办学理念,谋划学校未来,工作整整30载。徐老作为一位老教育工作者,把毕生献给教育,为人师表,教人以德,令我敬仰。每每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你会不自觉的喜欢上这位老者。徐老在券界德高望重,在乌鲁木齐教育界身居要职,但他随和谦虚,没有一点架子。一位慈祥可亲的老人,用一种无穷的力量感染着你,让你非常愿意和他接近。他的知识与修养让他有一种内在的气质与众不同。
晚宴后,我们一行来到徐老家,其中有乌鲁木齐收藏协会蒋慧祥会长、梁老师还有党鑫友。一到徐老家,他马上给我们拿出了《雨人访谈》,打开介绍他的那一页,给我们讲起了他的收藏经历。
随后,应我的要求,他兴致勃勃搬出了正在制作当中的宏篇巨作《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和。其中《东方巨人毛泽东》是他最喜欢的一部券集,从制作之初到现在,前后用了五年时间,一共作了三个版本。前两版曾经经在学校、公园进行过展出。在广泛听取观众议论和券友品评的同时,又不断的补充修改,如今定稿的第三版《东方巨人毛泽东》,长达360个标准贴片,详细券说了毛泽东伟大的人生,饱含了他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无比热爱与敬仰。目前他还在积极努力的寻求与毛泽东有关的各种门票,相信徐老师还有期待,券友们也会更加期待。这就是收藏大家的风范,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追求更高的境界!
制作中的券集
徐老展示他的早期票
左为乌鲁木齐收藏协会蒋慧祥会长
临行前的晚上,徐老设宴招待我们,蒋会长百忙之中抽时间赶来,徐老还请了乌鲁木齐的部分藏友。大家一起汇聚一堂畅谈收藏感想,对乌鲁木齐收藏前景充满期待,寄语希望。俗话说“家有一老是一宝”,徐老无愧于新疆收藏界不老松。,乌鲁木齐收藏协会也非常支持徐老,请他开展门券知识讲座,支持他办展。也祝愿徐老继续发光发热,为新疆门券收藏献计献策,发光发热。也祝愿新疆门券收藏更上一层楼。
回到北京,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徐岩老师,但真是一句两句说不完的。我也借用《雨人访谈》的形式,出了九个问题请他回答。让我们走进徐老的内心深处多方面了解他,我相信您也会和我一样更加尊重他,敬佩他,喜欢他。
一、作为乌鲁木齐门券收藏组织创始人之一,请您谈谈当时是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下?
答:我最早是集火花的,在1984年的一次展览中,一群同好商议,成立了“乌鲁木齐火花协会”。当年以集邮为龙头的全国收藏活动如雨后春笋般的展开,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在火花协会活动的过程中,结识当时新疆门券收藏第一人佘成老师,是他让我们认识了门票的多样性、艺术性、普及性。随之关注门票的人逐渐增加,收集门票的人越来越多。1994年,以原火花协会为基础,成立了“乌鲁木齐收藏协会”,我任会长,佘成老师、门票大师赫永进及海阳老师任副会长。当时举办收藏知识讲座时,有收藏爱好者二百余人参加。
二、新疆门券组织成立以来,活动开展的如何?
答:当时的门券分会是参加人数最多的分会,每月举办的协会活动也是以门券分会为班底。大家互换门票,交流集门票的经验,非常热闹。随着刘天视老师加入门券专委会,新疆门票的收藏活动更是开展的有声有色。
一是搞讲座,每年都安排有门券知识讲座,向会员和向收藏爱好者宣传门票收藏的意义和相关的经验与知识。二是搞展览,适时参加协会的综合展览,还专门组织了数次《徐岩收藏门票展》、《刘天视门票收藏综合展》等。多次参加全国性券展,多有作品获奖。三是去淘票,几位老券友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关系,组团外出旅游,一边旅游,一边游说相关部门和领导在票源方面给于大力支持,取之景点,用之宣传,效果很不错。
三、作为老一代门券收藏家,您对全国券友有何寄托与希望?
答:随着老一代门券收藏家的老去,他们的门票收藏的热度有所减退,门券收藏事业普及与发展的重担就落在目前活跃在第一线的券友们身上。目前全国门券收藏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四川、河北、上海、湖南、湖北、江苏等省区,办刊物、建网站、进社会,成为券友之家和交流的平台。真心希望大家精诚携手,努力培养更多年富力强的年轻券友,共图门券未来的收藏大业。
四、作为老教育工作者,请您对券界教育工作者说几句话。
答:我觉得教育工作者搞门票收藏是有先天优势的。一是文化程度高,更容易认知收集门票的意义。二是具有能说会写的先天优势,做券集办讲座都会得心应手的。三是学生比较多,可以扩大拓展很多门票来源。所以,门券界中从事教育工作的券友们,应该在门券收藏活动中有更多的担当。
五、您在多年的集券过程中有啥趣事?
答:集券多年,有趣的事情肯定不少,讲两个小故事。一次去甘肃敦煌莫高窟。在进门不远处,见到有一枚莫高窟券,虽然有些褶皱,而我如获至宝,心想,多拣几枚就更好了。恰好,观察到路旁有一个垃圾箱,发现一枚券藏在垃圾之中,我脑子里立刻浮现,有其一必有其二。我寻了根粗树枝,在箱里乱翻,翻了半天又找到几枚。此时一回头,我就脸红了,想不到,我周围好几位游客,他们好奇也寻奇,一位戴眼镜斯斯文文的中年人,在这又脏又臭的地方寻找什么,看看垃圾箱里是不是有什么宝贝呢。我不想解释,匆匆忙忙的逃了。当年,作为券迷,只要获得门券,比什么都快乐,误会丢脸算什么。
还有一次利用参加一次学术会之便,抽空去开封大相国寺参观。那天游人香客不多,我见到门口把门的是位年边花甲的老人,他一边抽烟,一边收票,并把收回的门票投入箱内。那个门券简单,是单色无图案的粗纸券,有几种颜色。我想向老人索要箱内的券,又苦于开不了口。我灵机一动,去附近店里买了一包香烟,一边和老人套近乎、拉家常,顺手把烟递给了他。在离开寺庙时,我向他提出能不能送我些用过的券。想不到,他很大方,让我从箱里随便拿。我真高兴,一生不愿讨好人的我,这下戏演得不错,至少满载而归。
六、 您现在的交流对象?
答:我在最高峰的交流量是每月近300封信函。自退休后,精力减退,券友交流人数大减,目前只保留交流多年、积极热情、信誉良好的老券友,如王述育老师等十几位。
七、 您现在在做什么专题?
答:随着门券积累、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需要对原来制作的专集进行大幅度的修改。现在主攻两个专集《新疆——热爱的这片土地》和《东方巨人毛泽东》。做专题的目的除了个人爱好,宣传门票收藏,更重要的是凸显正能量,在券集的制作过程中让个人的思想境界升华。
八、您认为老券友应该如何对待新券友?
答:新券友应该泛指才加入门票收藏队伍的人,他们手中的门票比较少,尤其是早一些的门票,即使大路票对他们来说,也可能是稀见的。老券友应该主动关注新券友的收藏需求,更多的交流门票收藏中的经验,少走弯路和冤枉路,更好的融入门票收藏队伍,享受文化、享受精神、享受快乐!当然有必要向新人们送一些门券,但更重要的是鼓励新人自发的拓展自己的门券收藏之路。
九、您在编辑券集方面有好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介绍一下吗?
答:现在有很多券友采用电子版券集,确实有很多可取之处。我觉得编辑券集首先是选题与选门票的配合问题,主题与门票应该比较充分的搭接,门票的数量要足够支撑编辑时的选用。第二,券集的思想性与故事性应突出而连贯。第三,版面设计应美观大方,既能体现出券集和门票的艺术性与欣赏价值。当然,每个人的藏品质量、编辑水平以及观赏能力差异很大,应该力求做到以老带新、雅俗共赏、商榷研讨、券集图强。
徐老的访谈受用每一位券友。祝愿徐老身体健康,尽情享受收藏快乐!借此献上几枚新疆门券,诚挚感谢各位券界友人多年来对门券文化的深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