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屈原故里
江苏南京 方文洲
长江在上游变得清秀多了,但仍然迂回曲折,西陵峡似乎知道我来拜谒春秋战国时期伟大诗人,特意在云里雾里露出她的真容让我欣赏。秭归就在西陵峡的山间里,很久很久就熟悉这个名称,然而我真站在秭归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不是因为一路的艰辛和美丽的西陵峡风光,而是秭归在年轻时就萦绕在心里的一个梦想。
汽车一路颠簸,沿着西陵峡江水盘山穿驶,秋气萧森的丘陵云雾缭绕,山河之间一架架天堑,山山之间千米隧道相连,这里是桥梁博物馆,这里是隧道博物馆,这里也是白云深处有人家博物馆,这里更是电水的故乡。汽车四小时行程终在秭归县停驻,面前的江水映衬着依山而筑的屈子故居。但看到“屈大夫故里”碑刻,我脑海里突然闪现出这块碑的假说,在八十年初有人曾经求证过郭沬若,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屈祠的牌楼因依山更显高大,似有高山仰止之意,逐级攀登,回眸长江,向东缓缓推流。屈原本应在楚国顺势得风,而他却偏偏逆势而歌,可谓世人皆醉,我独醒,难怪满山桔子在这里为他秋红。“尝从骚赋开天地,尚有丰碑动鬼神”。屈原始终发悲歌,爱他的楚国,而倔脾气也使他落得命运多舛。但我绕到后山见到屈原墓,四周空旷,无人祭拜,我点燃一支香烟以替香炷,转身对着浩浩长江,大声呼着,“苍天啊!听着,我要问天”,转而一想,问天,问什么呢,我已退休,问前途吗?否,还是问自己怀才不遇,再否。唉!别问了,屈原遭遇了天下之冤,溺汩罗江,也就这么一个小冢,故而人间万象又算什么,就像对岸的西陵峡,在云雾中蕴藏着某些沉重的心事。
对屈原如何评价,史学家自有尺寸,窃以为屈原的理想在他所处的板荡时代,很难兑现,故而他只能泣于“离骚”,但千百年来华夏子民终没忘记他,端午节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二0一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写于湖北西陵峡秭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