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寻踪》(总第137期)之《红色门券,渐行渐远》

河北省:白丁
显示日期2018-11-28;访问次数:460; 电脑端


红色门券,渐行渐远

白 丁

       全国第十九届旅游门券收藏展览今年12月14日至16日将在湖南醴陵举办,这次展览的主题是“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自然展示的将是红色门券,同时也彰显了红色门券是我们喜爱的门券类别和收藏热点。

      红色门券,简单讲就是红色景点的门券,红色景点,自然就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遗存下来的旧址类景点、建设的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等,是宣传革命历史,教育后人的场所。

       红色景点,在2008年以前,和其它类别景点一样,收费开放,红色门券和其它门券,只是我们正常收藏的一个类别而已,没有难度,没有差异。

       2008年,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全国的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旅游景点开始免费向游客开放,原来的必须有门券,变成了不那么必须的免费门券。红色门券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在介绍这十年免费门券历程之前,先介绍一下为什么使用免费门券。在中宣部等四部委的《通知》中说:各有关博物馆要充分考虑免费开放后观众量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对博物馆、纪念馆的管理、运行造成的巨大压力,科学地测算确定博物馆的接待能力,建立每日参观人数总量控制和疏导制度。也就是说,红色景点免费开放后,要实行每日人数控制,鉴于历史的延续性,景点基本上采用了借助原来的售票系统统计人数,此时,免费门券正式出现了。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的历程,免费门券大概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一、有价门券代用时代。免费开放之初,也许是由于通知来的太突然,景点没有充分准备,也或不知道怎么应对井喷的参观人群,也许因为库存有价门券巨量,也许是原来售票系统的延续,有些景点就在原来有价门券上面加盖上“免费”作为免费门券使用了,观众凭身份证领取,景点照常检票放行,如西柏坡纪念馆。

     二、独立免费门券出现。在这些有价门券扣上“免费”作为免费门券使用完毕后,为了延续统计人数的需要,有些热点红色景点开始印制免费门券,游客凭身份证领取,景点人工发放、登记游客信息,进门检票员检票放行;而实际上,在经过免费开放之初的游人井喷之后,游客数量锐减,远远达不到游客人数限制的上限,这时,统计人数就失去了意义,馆门大开,游客随便进入,自然,所谓的免费门券就失去了意义,这些景点的免费门券就无影无踪了,这部分景点主要是指基层博物馆、纪念馆,偏远地域的红色景点,亦或有些景点本来就不是游览热点,免费开放后就从来没有使用免费门券的也大有人在,如华北烈士陵园。

      第三个阶段,科技手段的启用,使免费门券开启了衰落的新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免费门票领域得到了充分应用,简单讲,原来的人工发放免费券,以发放门券数量统计参观人数,逐渐使用机器来代替,具体讲就是门券发放员用机器读取你的信息后,发给你一张免费门券,这种该科技的意义在于,读取了你是谁,自动统计了人数,到达限额人数自然一目了然,不再发放门券。

      再后来,读取参观者信息不再需要景点人员,参观者在自动领票机上个人自己刷身份证领票,减少了发放员,如河北省博物院。

      第四阶段,免费门券的消失。故宫博物院2017年10月开始,中国游客一律在网上预约购票,现场刷身份证进入。2018年3月,国家博物馆正式取消纸质门票,刷身份证入馆。今年十一去延安旅游,见到了更先进的进入红色景点的方式。参观者拿出身份证放在感应器上,有一个屏幕立即显示你的头像,和你身份证存储的照片比对,比对成功,即可通过闸机进入景区,这就是当今的人脸识别系统,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免费门票,不再需要!延安所有人流量大的红色景区都安装的这样的系统,如枣园、王家坪;这种系统完全实现了游客个人信息准确读取、人员数量统计、游客安全信息甄别,大大简化了过去排队、领票、再排队进入的繁琐程序,游客节省了时间,景点节约了空间、人员成本和门券成本。是景点管理的升级换代,也使我们的红色门券收藏走进了死胡同。在延安一天时间,游览了六七处红色景点,一枚门券也没有收获。

       当然目前,处于高端和低端红色景区中间地带的红色景区仍在领票参观,这对我们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抓紧领取!但我们要看到一个现实就是,两端景区的持续挤压,使用免费门券的景点会越来越少。

       其实,根据2008年的《通知》,还有两种情况我们可以获得红色门券。红色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不免费开放还在售票,博物馆、纪念馆、按照市场化运作举办的特别(临时)展览,可根据实际情况售票参观。

       红色门券,渐行渐远!

 


本文来自《门票寻踪》(总第137期),感谢刘华老师传送!


编辑:张文革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8-11-28 03:16:33

拜读!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8-11-28 05:37:38

也许再过若干年 相当多的景点会没有门票的影踪!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8-11-28 06:14:55

欣赏了,谢谢!!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8-11-28 08:13:21

有研究,拜读!

姓名:陈捷; 时间:2018-11-28 08:19:02

多虑了,其实不管啥门票都在慢慢淘汰,最终回到手机或身份证刷。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18-11-28 08:28:24

拜读!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8-11-28 08:52:57

文章分析得有理有据,处在变革期的我们,应把握住难得的历史机遇。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8-11-28 09:01:26

红色门票,我的挚爱。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8-11-28 10:54:04

“渐行渐远”,眼下的票品就显得越来越珍罕。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8-11-28 12:32:23

拜读了,谢谢!

姓名:钟杰; 时间:2018-11-28 14:23:14

欣赏学习,谢谢白丁老师!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8-11-28 14:50:29

拜读。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8-11-28 16:13:56

欣赏学习,谢谢!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8-11-28 20:31:24

分析透彻,欣赏学习了。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8-11-28 22:12:33

学习了。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