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11月20日开馆以来,很多门票收集爱好者陆陆续续前来咨询我们的门票系列。有的观众说门票很精美,想要凑齐一整套。有观众问门票分四种颜色,分别代表什么寓意?
我们的门票是经过精心设计挑选后,为突出“世界名人郭守敬,世界遗产大运河”主题,筛选了四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故事做成了纪念性门票。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四种门票背后的故事
1、积水潭西部及汇通祠郭守敬纪念馆
重新对公众开放的郭守敬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什刹海西海北岸的汇通祠内。
汇通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引玉泉山之水入京城,此处为水关。为了防止水患,在这里兴建法华寺,供奉镇水观音菩萨,因此也叫作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修,改名汇通祠,并立御制诗碑。这座碑就立在山下的碑亭中,是积水潭地区变迁的历史见证,也是西城区的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北京修建地铁时,汇通祠被拆除。
1986年9月,西城区政府决定复建汇通祠,辟为郭守敬纪念馆,并于1988年对外开放,以此纪念郭守敬的历史功绩。纪念馆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为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配合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展示,我们对展览进行了整体的展陈提升,于2018年11月20日以全新的面貌对社会公众开放。
2、“舳舻蔽水”积水潭
上面这幅图呈现的热闹的景象,就是当年积水潭码头的盛景。忽必烈从上都回到大都,看到积水潭舳舻蔽水的景象,极为高兴,为新开辟的运河赐名“通惠河”,就是畅通惠民的意思,还奖赏了工程主持者郭守敬12500贯钞。
通惠河与北运河连接后,京杭大运河对元代政权巩固、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具有重大作用,郭守敬无愧是京杭大运河建设的第一功臣。
3、郭守敬主持重开金口河
公元1265年,为了保障大都城的建设,更方便地运送西山的木材和石料,郭守敬建议重开金代堵塞的金口河,以便引卢沟河(今永定河)的水解决漕运。当时的卢沟河是流经北京地区的最大河流,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其实在金代的时候,为了让南方的货物能够从水路直接运达金中都,当时已经做过引卢沟河河水的尝试。但是,这条河建成后,因为河道高差过大、水流湍急浑浊,船只根本没有办法行驶,最终只能无奈地放弃计划、堵塞金口。
郭守敬只用了三步就解决了金口河难题:
1、将取水口上移到麻峪村(易于控制引水量);
2、在金口前面挖了一条退水渠;(如果遇到超大洪水,水可以沿着退水渠回流卢沟河,确保都城的安全)
3、在金口河中间,修建了玉渊潭调节水库(这样一来,就妥善解决了引水与防洪的矛盾,成功实现了预期目标)。
重新规划后的金口河为元大都的城市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开凿会通河
这幅画就描绘了会通河修建时的场景。公元1282年,会通河第一段工程开始施工。第二年竣工,建成济州至安山130余里(元制)的济州河,并疏浚汶泗水道,向南可达徐州。济州河修通后,安山向北到临清一段仍需陆运。至公元1289年,在郭守敬主持下,用半年时间开凿安山至临清265里(元制)的会通河,修建船闸31座,完成了山东运河建设。(元代一里合今约378.84米)。
整个运河改造工程最艰难的有两段:一是如何跨过山东的安山、南旺最高地段,同时解决水源缺乏问题;二是通州至大都城运河缺水和河道坡陡流急难以行舟的困难。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郭守敬充分展现了他的水利家才华,成功完成了从南北大运河到京杭运河的改造工程。
以上就是郭守敬纪念馆门票背后的故事啦!
欢迎大家来郭守敬纪念馆与小编一起探寻更多关于郭守敬的故事哦。
时间:周二到周日每天 9:00-16:00,15:30停止入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
门票:免费,凭有效证件入馆,一张有效证件只能领取一张门票。
预约:“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公众号底部“预约参观”
闭馆:每周一,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除夕除外)
导览:纪念馆前台提供租赁导览机服务
路线:地铁2号线积水潭站C出口向南50米,公交22,38,47路积水潭桥南站
我一直在关心门票图案的内容。前天参观的时候,问了工作人员,但是没有告诉我。我就和发放门票的工作人员要了纪念馆公众号,今天终于在公众号上发现了这篇介绍门票的文章,特推荐给券友,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