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要从青少年起步
收藏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文化现象。门券收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兴起的一个收藏品种,门券来自于全国的成万个旅游景点,而其中的红色景点门券收藏,更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红色门券收藏和展集展示,传承红色文化,对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目前的门券收藏队伍组成来看,以离退休人员为主,据初步统计,占总人数的60%以上,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参与淘票、做专题、办展览都是主力。有一部分40、50岁的中年人,精力充沛,起主力作用,但往往因工作烦忙在时间上受一定限制。而40岁以下的青少年,目前参加的人员是少数。门券收藏队伍存在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
门券队伍要发展,红色传承要发扬,接班人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而要让年轻人热爱门券,对门券收藏产生兴趣,必须要有一些条件,首先是当地要有门券收藏的氛围,要让他接触门券、接受门券,产生收藏的意识,产生收藏的兴趣,门券收藏要从年轻人抓起,具体设想如下:
1.到学校举办门券收藏讲座
学校中一般都开设有第二课堂教学,门券收藏协会可在所在城市的中、小学举办门券收藏讲座,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好,这部分孩子没有升学压力,接受能力也较强,易于产生兴趣,在门券刊物上曾经看到过在学校举办门券专题讲座受到欢迎的有关报道,作为门券讲座中的专题之一红色收藏,寓思想道德教育于门券收藏中,对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在校园举办专题门券展
门券收藏协会可选择适合学生的门券专题,如:以革命战争的纪念地、革命英雄、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为主体的红色专题,世界遗产、园林古建等专题展览,在浓厚的门券收藏氛围中,感受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感受心灵的振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展览最好要有专人讲解,并在展览的同时向学生介绍门券收藏贴片的制作方法和要求。
3.在校园举办学生门券展
可在学校听过讲座的班级里,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门券,制作成门券贴片,选出优秀作品在学校进行展览并评奖,以资鼓励。如温州白象中学就曾组织由学生主办券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能在学校选出优秀作品送到门券收藏协会在公共场馆展览,那就更好了。在一系列校园门券收藏活动中,有不少学生脱颖而出,门券收藏协会要同他们经常联系,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组织他们参加收藏活动,吸收他们加入券协成为小会员。
4.在中职学校设置《门券文化》等选修课程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选修课程设置,应在实用与理论兼顾,基础与特色并有的情况下,设置一些实用性强,又易吸引学生的课程,如:在旅游等相关专业中设置《门券文化》等选修课程。
浙江杭州萧山区第二职业学校,自2010年以来,开设《门券文化》选修课程,引入门券中丰富的文化知识,将门券文化内涵与门券收集归类研究,在教学实踐中,结合寻找身边的好景点、好门票,感受门券文化的魅力,享受门券文化的乐趣,激励爱国情怀,进而充分利用门券的艺术形式,开发创新,在课程设计中,设计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景点门券,得到景点的肯定鼓励。该校把学生的门票设计作品推向社会,引起较大的反响。如:券研网在2018年11月27日刊发的该校学生王思源的文稿“最美的遇见”, 反映了该学生的学习收获,其首都博物馆的门票设计也得到了首博的认可。该校的做法应该可作为各地教育部门的参考。
门券收藏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学生中播下门券收藏的种子,结合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红色传承的教育,券界内部要通力合作,有序传播门券文化,开展门券收藏教学,必能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我国的门券收藏事业必定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