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纹之页——壮锦

广西南宁:戴杰
显示日期2018-12-08;访问次数:510; 电脑端

    壮锦壮文称为mbaw laiz fax,意为天纹之页,是承载壮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其为四大名锦中唯一产自少数民族地区且来源于民间的织锦,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博(壮锦)_缩小大小.jpg民博(票底)_缩小大小.jpg

    壮锦大致起源于汉朝,发展于宋,盛于明清时期。壮锦是由最早的纺纱织布发展而来,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壮族先民便学会了利用不同大小的陶纺轮纺制织线,开始步入织布时代。秦汉以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纺织技术不断输入岭南促进了广西纺织技术的发展,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一号汉墓随葬的大量丝麻织品及部分纺织机构件,则证实了汉代广西已具有能够织出高精细织品的织造技艺。在不断实践中壮族先民因地制宜利用本土产的麻、葛、蕉、竹、古终藤、勾芒木、吉贝(棉花)、桄榔须、蚕丝等纤维为原料生产出兰干细布、筒细布、束子、柳布、杂香细葛、籍细布、蕉布、竹疏布、五色斑布等各种布料,其中的一些布料还作为贡品上贡朝廷。宋时纺织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代地理学家周去非所著的《岭外代答》中记载:“邕州左右江峒蛮,有织白緂(tián),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白緂指的便是早期素色壮锦。而后素色锦逐渐向多彩化发展,广西锦因其绚烂华美、工艺精湛深受当时上流社会的喜爱,设在四川的蜀锦院将其作为官织锦以充岁贡。明清时期壮锦发展走向成熟、兴盛,壮锦不再是达官贵人所独有,从庙堂回归壮族千家万户,成为壮族人民日常生活用品。据清乾隆年间编修的《柳州府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绚丽。”

明仕田园_缩小大小.jpg

    关于壮锦的由来壮族民间却有着不同的解读。传说一:相传宋朝年间,壮家妇女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织布能手,名叫达尼妹。达尼妹织布从不因循守旧,不断最求创新。有一次,她为了构思一个新图样,坐在门槛上,眼盯着屋檐下的一张蜘蛛网苦思冥想,整整想了一夜也没个头绪。正当她要起身离开时,她突然看到沾满露水的蜘蛛网在晨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金光闪闪、五彩斑斓的色彩,十分好看。获得灵感的达尼妹立马将织机搬到屋檐下,对着蛛网的图案和色彩,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织,不到半天就织出一块艳若红霞、丽如彩虹的锦缎。消息传来,各地壮家织女纷纷前来学习。从此,壮锦织造工艺便向各地流传开来。

IMG_0033_0001_缩小大小.jpg

IMG_0017_0001_缩小大小.jpg

    传说二:古时候,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壮族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有一天她织出了一幅美丽的壮锦,上面有房屋,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老妈妈先后派出了老大老二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仙人给的金子到城里享乐去了。老三历尽艰险,越过火山和大海,到达了太阳山顶。在那他看见仙女们正学织自己母亲的那幅壮锦,深夜老三趁机拿回了壮锦,骑马回到老妈妈的身边。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展,变成了美丽的家园。仙女绣在壮锦上的绣像也变成了一位美丽的红衣少女,并与老三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壮锦技艺也随之发扬光大。

IMG_0002_0002_缩小大小.jpg

    壮锦纹饰、图案丰富多彩,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的图案花纹主要为几何纹及龙凤、花卉、鸟兽等,其中几何纹有方格(菱格)纹、回字纹、“万”字纹、云雷纹、水波纹、八角芒纹、同心圆纹等,传说故事题材的图案有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狮子滚球、蝴蝶恋花、鱼跃龙门、鸳鸯戏水等。这些传统纹饰大都收录着壮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记忆,云雷纹象征雷神崇拜,水波纹象征水神崇拜,八角纹象征太阳崇拜……原始蛮荒时代先民们相信自然中的一切皆为神灵,从而形成原始宗教与信仰。敬畏神灵寄托着人们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等美好祝愿。凤则是壮族的图腾,是祥瑞之物,表达了本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到了现代壮锦不仅继续传承着原有纹样,还增加了反映地域风情、时代生活和精神风貌为题材的图案,如:铜鼓舞、花山岩画、桂林山水、民族团结、和谐家园等。壮锦锦面可以用一种几何纹来构图,也可以用多种几何纹和其他复杂图案构图,不管如何组合都能织出整齐、和谐、层次丰富生动的艺术效果,构图手法多种多样,无不体现出壮族妇女高超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天赋。

IMG_0001_副本_缩小大小.jpg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不断改变,加之市场经济的冲击,高成本、低产量的手工壮锦制品逐渐失去市场走向衰落,人员的大量流失使得织锦技艺一度濒临失传。为了拯救这项文化遗产,政府出台各项政策,扶持壮锦的研发、生产。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时尚审美有机结合,采用更精美更多样的材料,现代三梭织锦机,数码设计技术,制作出诸如:壁挂、靠枕、桌椅垫、提包、钱包、围巾、披肩等一系列产品。利用现代机械壮锦与传统手工壮锦不同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占领不同的消费市场,以此带动壮锦的传播、发展与传承,让这项古老的壮族手工艺重新焕发出生机,再现往昔的辉煌。

zj_缩小大小.jpg



编辑:王建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8-12-08 00:20:16

欣赏了!五十年前在一首歌中知道了“壮锦”这个词(“翻身的农奴献上洁白的哈达,解放的牧民捧出甜美的奶浆。清香的山茶饱含着深情厚谊,彩色的壮锦绣出了心中的红太阳……”)至今记忆犹新!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8-12-08 06:35:19

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18-12-08 08:28:04

欣赏了!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8-12-08 08:41:53

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欣赏了,谢谢!!

姓名:陈捷; 时间:2018-12-08 08:50:06

欣赏了,谢谢!!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8-12-08 08:52:06

到广西曾见过丰富多彩的壮锦制品,很美观。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8-12-08 09:05:33

少数民族手工技艺的传承,谢谢介绍!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18-12-08 09:40:31

欣赏了,谢谢!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8-12-08 09:43:32

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魄宝,谢谢祥细介绍和分享佳券。赞!!!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8-12-08 09:46:50

民族特色,当为一绝!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8-12-08 10:08:22

壮锦美丽,门券漂亮,谢谢分享!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8-12-08 10:42:27

绚丽多彩的壮锦,民族的风情,欣赏了!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8-12-08 11:10:46

欣赏了,谢谢介绍!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8-12-08 11:44:45

美丽的传说验证了绚丽多彩的壮锦。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8-12-08 13:43:11

非遗宝贝,重在传承!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8-12-08 21:27:54

国家非遗,民族瑰宝。最后一枚明信片好!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8-12-08 21:28:20

壮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姓名:钟杰; 时间:2018-12-08 21:41:07

非遗传承,壮锦出彩。谢谢介绍!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8-12-09 17:08:17

拜读欣赏学习了,谢谢精彩介绍!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8-12-13 02:49:17

拜读!……收藏有几枚壮锦烟标,但对其了解甚少……谢谢戴老师详细介绍“壮锦”!

姓名:计永海; 时间:2019-04-09 13:43:29

壮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