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操旧业
刘强
我叫刘强,一个集票的后辈,在协会里属于新人,用相对时髦的话叫“菜鸟级”藏家。可大家千万不要小瞧我,虽说是“新人”,但我集票的年头也已经十几年了,藏票没万张,也得有大几千吧,对,你没听错!
在我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家就在拙政园边,当时人还小,出入相对不受约束,自然而然拙政园就成了我玩耍的地方,一有空就进去转转,慢慢的就被园子里游客手上那花花绿绿的票所吸引,见有人丢了,就赶紧捡起来,留着。一次看见一个外国游客丢了一张,我立马跟上捡起,一看和之前的完全不一样,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外国字,颇为好奇,回家询问得知这是外宾票,一下子我就有拿外宾票到学校显摆的念头,这也就是我集票的开端。之后集票的途径也不再局限于去景点捡和找游客要,周末也会去古玩市场淘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摄入,集票不在是单纯的好玩和显摆,而转变成了解家乡历史的重要途径,通过那一张张门票去了解其背后一段文化与历史。
2004年的一天,在家的我顺手拿起报纸翻阅,一则新闻引起我的注意,那是一则门券协会举办门券收藏交流会的新闻。通过这次交流会让我知道门票的世界是如此的多姿多彩,也让我找到了协会。通过参加协会活动,让我进一步了解到集票的知识,学习到集票要讲品相、要集专题、要集套系等等。
2005年12月本人参军入伍,而入伍后又因种种原因与协会失去联系,虽然离开了协会,但我依旧没有中断门票收藏,常常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丰富自己的藏品。
2017年底退役回家的我便通过多种方法联系协会,可都没有联系上,就在我愁眉苦恼时,一次在古玩市场淘票又让我偶遇顾宗玲前辈,这真是欣喜万分,通过顾师傅,得以再次回到协会。
回到协会,使我再次进入门票的海洋,无限畅游。
我深知只有找到协会才能知道自己与前辈之间的差距,才能知道门票界的发展,才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藏品。
虽然我集票时间很长,但在协会还是后辈,还得向各位前辈们请教学习,希望各位前辈对我这个后生多指导帮助。
承蒙各位前辈推荐,给予我参与协会工作机会,并负责《姑苏券趣》的编辑。我一定秉承协会和前辈的优良传统,积极协助前辈完成协会工作,延续《姑苏券趣》的办报理念,办好我们自己的券刊。相信协会有了年轻的力量,发展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