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刘公岛
刘公岛位于山东威海市黄海之滨,威海湾口,横踞海上,扼守京津门户,是北洋海军的诞生地,甲午战争的古战场,是扼守东陲海疆的军事重地,素有“东隅屏藩”、“不沉的战舰”。之称。岛东西长4公里,南北最宽处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线长14.9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峰旗顶山海拔153.5米。岛上北坡陡峭,南部坡缓滩平,林木葱郁,环境幽静。2015年9月8日,中国首个钓鱼岛主权纪念馆于威海刘公岛开馆。
北洋海军提督署建于1887年,又称“水师衙门”,是北洋海军的指挥中心,当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就在这里谋划指挥军事事宜。提督署系清代砖木举架结构,古朴典雅。整体建筑按中轴线前、中、后三进院落,前、中、后院中厅分别为礼仪厅、议事厅、祭祀厅。各厅厢院落廊庑相接,雕梁画栋,结构严整。院东南角有演武厅,其建筑融中西风格,屋宇高阔,厅内宽广,内有挑檐式舞台一座。
北洋海军提督署正面大门上方,悬挂李鸿章题“海军公所”匾额。两侧边门,分别绘有秦琼、敬德神像,描金点漆,肃穆威严。大门外东西两侧各置乐亭一座,为庆典、迎宾的鸣金奏乐之所。乐亭前面,建有东西辕门,恰似古典牌楼。门前广场对称竖立旗杆两支,青龙军旗迎风猎猎,颇壮军威。西辕门以西20米处有望楼一座,登楼远眺,港内舰船活动尽收眼底。
江泽民题名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开馆于1985年,馆址在北洋海军提督署及其附属建筑内,属纪念遗址性博物馆。其辖属保护管理的“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包括北洋海军提督署、龙王庙、丁汝昌寓所、水师学堂、铁码头、黄岛炮台、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日岛炮台等共28处纪念遗址,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列展示主要包括北洋海军陈列、礼仪厅复原陈列、威海卫之战陈列、北洋海军将领会议蜡像厅、丁汝昌殉难处、济远舰打捞文物展、复制克虏伯大炮、丁汝昌生平事迹展、北洋海军将士事迹展、北洋海军将士名录墙、甲午战争史研究成果展等。
馆藏历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打捞舰船文物标本300多件其中从海底打捞的水师巨型舰炮,重20多吨,世界仅存,堪称“镇馆之宝”。通过文物、图片、蜡像、沙盘、模型、影视等形式,生动再现当年北洋水师及甲午战争的历史原貌,营造了一个真实、直观的历史场景与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增强了陈列展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甲午海战馆主体建筑创造性地将象征北洋海军舰船与巍然矗立的北洋海军将领塑像融为一体,被誉为“20世纪中华百年建筑经典”。《甲午战争:1894—1895》为基本陈列,共展出珍贵甲午战争历史图片650多幅,复制了大量甲午战争时期的武器装备,还原再现了多个超写实人物塑像场景。融大型雕塑、巨幅绘画、仿真模型、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模拟当年北洋水师成军至覆没的悲壮历史场景,再现甲午风云,极具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和感染力。张爱萍题写馆名。
刘公岛博览园是融悠久历史与丰厚文化、精湛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景点,她取南北园林之精华,集古典与现代建筑之大城,以巨幅彩玉壁画、大型木雕、幻影成像等多种手段,完整地再现刘公岛地历史脉络,突出展示了刘公文化、英租文化、甲午文化,海权文化、海洋文化,是全面认识、深入了解刘公岛的“百科全书”。
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占全岛面积的74%,森林覆盖率高达87%,是全国唯一的“海上森林公园”。公园内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以黑松为主,多达2700余亩。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之美誉。甲午海战遗址等名胜古迹遍布园内。有6座清朝时期古炮台,还有北洋海军忠魂碑、刘公像、刘公亭、刘公泉、动物园、观海楼、军魂亭等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