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的“歪”点子
承德 石德常
最近几年参与了券研网的一些征文活动,同时也在关注网站的发展,确实感到一年比一年办的好,在上面看到了很多好文章,好专题、好作品,从中也学到了很多好东西。新年伊始网站为了把新的一年各项活动搞得更好,向大家征求建议献金点子,这是一件集思广益非常好的做法,相信也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些天,我也一直在考虑能为网站提点什么建议,最后确定在我们各地从门券协会改为门券票证专业委员会的名称上借题发挥做点文章,我有一个与众不同大胆的想法, 即提议把我们门券收藏研究网也加上两个字——票证。不知妥否。
这样一来,加上两个字就变成了门券票证收藏研究网,这样既符合了各地门券票证专业委员会名符其实的叫法,又在实际操作上拓宽了门券收藏研究的范围,真正的意义是把票证这部分也包含进来。这里面,我有如下亲身感受和理由做如下陈述:
在我们很多集藏门券的券友中原来是搞集邮的,后来喜爱上门券收藏,但集邮那块也末丢,同时有很多人还集什么彩票、明信片、烟标、电话卡、火花、红包、粮票、布票、请柬、胸卡以及当年各类购物票证等等,这样让这些人也能在这个平台上有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另外我也在网上看到各地和本市券展上,也有烟标、各种当年购物票征、彩票、明信片、红包、火花、请柬、胸卡等藏品展出,这样不仅丰富了展出的品种和内客,也受到观众喜爱和欢迎,他们看后反应这些东西也能收藏,以前把这些东西都扔掉了,以后也把这些东西攒起来,从而激发和引导了一些人对身边小东西集藏的兴趣。
我市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石宏伟,他在我们券专委制作的专题是吃穿用观票证,里面包括他集藏的一千多枚五百多种各类当年购物票证,在几次展出中他的展板前是人气最旺,观众最多,反应响最好的作品。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看到当年购物凭证,回忆起当年生活状况,更加倍感今日的幸福。年轻人看了我们前辈在那个时期原来生活竟是那个样子,对他们触动很大,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在我们制作某一个展览专题时,往往有时少量门券或没有门券能反应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这时有些其它藏品中有这样内容就可以加以补充。据说,我们业内有个不超过10%的规定。在自已制作的几次展品中就有这样的体会。2007年我市举办第三届门券展,主题是世界文化遣产,券友们都是用自己所集藏的这类门券制作展示,我把除了门券外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整套明信片,还把不但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并有世界各国世畀文化遗产的成套火花加了进去,这不仅丰富了主题,还使展板排列有序,整洁漂亮。在一次我们的门券走进校园活动到旅游学院去展出,专题自选,那时正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结束不久,我做的专题是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我把搜集到的这两会数量不多的门券,四十多枚所有北京奥运会场馆福利彩票,带有福娃形象奥运竞赛项目成套体彩,还有不久前和老伴去华东六市旅游,在上海买的正面是各国展馆,背面是线条场馆图案和本国邮截印的两套明信片,另有一些世博会护照等。整体布置在各三块展板里,奥运部分把场馆彩票摆放在三块展板左上角,中间部分排列体彩运动竞技项目福娃彩票,下面是奥运门券,另三块板一正一反相对应把世博会明信片排列其中,下面是世博会门券、护照等,在两个内容前我用毛笔分别书写了醒目的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字样,每板的右下角镶有摸拟篆刻红印款加以装饰,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好评。几年前为纪念世界博物馆日,我们券专委在避暑山庄博物馆外举办券展,我赶制了只有一块板的紫塞明珠,我把山庄和外庙使用过的卡券、山庄博物馆带镶嵌纪念票,还有六枚一套山庄外庙景色曾盖章当过招待票的明信片,一套不到十枚避暑山庄图片电活卡,纪念山庄肇建三百周年的一套四枚山庄风光并分别在四角有避暑山庄字样精美电话卡,分别把电话卡放在最上,两边是卡券,中间是明信片,下面是镶嵌券,最下右角是用篆字书写的紫塞明珠四字,旁边盖有乐叟、德常两印款,展板四边围有仿绫纸加黑线,被券友们称之为精品版。
可喜的是,这次十九届门券收藏展,湖南门券协会会长蔡八一,有一部出新的作品,给我的启发很大。后来,又看了都兴水老师对这部作品的评论。他谈到:这部作品还有一个出彩之处,就是素材采用的全部是门票极限封,借鉴了集邮中“开放类邮集”的制作方式,打下了“开放类门券集”制作的基础,开创了一个门券收藏和展览的新类别。此前,还有新疆乌鲁木齐的小券友党鑫,用烟标、门券、来诠释一个景点。展示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藏理念和审美制作的方法,我们圈里有很多高手,我很赞佩他们的精彩文章,精美的专题制作,还应向他们很好地学习。我们都是业余收藏爱好者,把别人丢弃的东西捡回来变废为宝,这不仅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给自己增添了无限乐趣,这是一项高雅有素养的活动。但我们不能一切照搬集邮的全套模式,我们无法与集邮相比,集邮文化历史悠久,邮品从设计到印刷直至发行都非常规范,都有专门机构,就连帖片尺寸都有严格的国际标准,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比拟的。集邮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但不能全套照搬,所以我们不能单打一,提畅多样化,让藏品丰富起来,在展品中合理混搭使内容更加充实。要给自已找准一个正确的定位,走自已的路,搞出自己的特色。我们最终成果是体现在展品中,不单是我们自已欣赏,更主要的是要给广大群众观看,事实上他们喜欢的东西就是我们生活中一些不起眼和他们生活悉悉相关最熟悉的东西,被我们收集起来经过整理加工后的展示,这就是我们的特色,最贴近地气也就会使他们的认可和欢迎,也就是我们作品的成功,从而也能让他们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券研网填不填那俩字也不是那么重要。关键是不是符合我们的发展路子,关键还在于受众的首肯和认可。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券友诸位老师给予评议指正。
2019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