崀山景区一日(四)欣赏辣椒山
承德 钱宝林
峰回路转,景随车移,什么世界最大的绿帽子山等等都是一闪而过。观赏辣椒山必须要登上骆驼峰才能看的清楚。导游小陆带领我们来到骆驼峰下的一个三岔口处停下来,她以主人的身份向我们介绍骆驼峰的情况,就像攀登崀山之前是步行上下山还是乘索道上下山一样,给出让你自愿选择的两条路。
如果从右侧上山,路程比较远,而且坡度和山势和我们左侧的差不多。她又指着左侧的蹬道说:从这里上山的路也比较陡,但从这条路走,会节省二十多分钟。看看你们选择走哪条路?她把球踢给了我们。张子玉、纪成江老师和画家老张决定走A线,即绕路上山。剩下的我们七个决定走B线。即走捷径,图的是省点气力。
骆驼峰远眺。
说这骆驼峰像骆驼,那是从远了看。你登骆驼峰其实就是登个山罢了。不是有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吗?看景,当然是要登高才能望远的。
我们七人登山的心理准备是有的,但那一节节蹬道步步拔高也是让人生畏的。我和于秀梅女士都是颈挎相机徒手攀登,常大哥、于长泅、谢祝华、我们家老付同志都拄起了拐棍,寇瑞敏老师拄的是他的独角相架,也挺悠哉。
这时的太阳已经西斜,我们行走在骆驼峰的背阴处。蹬道是满规矩的,高大的竹子仰头望起来有些吃力。我们七拐八拐地埋头向上攀。趁我们几个喘息拍照的时候,常大哥先行了一段,爬了有45度的一个坡,他停下来歇息,随手掏出手机。待我们又向上爬时,他边给我们录小视频,边鼓励我们加油,欢快的笑声还真的冲淡了一些疲惫。
小导游小陆胆子挺大,下面可是很陡的悬崖。
正在向上攀登,突然我们听到了纪成江、张子玉老师的说话声音,这说明AB线已经重合了。等我们攀上去,他们已经又跑的无影无踪了。
那一块泛白的巨大岩石就是辣椒峰。
定了定神儿,喘匀了气,常老师让我给他拍一张远处的辣椒山。
走过那么一段相对平缓的山路,抬望眼,前面就要爬上巨大的驼峰了。再看天上,一缕缕白云悠悠地飘过。还不能多看,看多了,就有一种眩晕的感觉。前面的蹬道很陡,让人有点望而生畏。
骆驼峰是一座三面陡峻的丹霞石峰象形景观。峰顶高约188米,长约273米。从北面望去,骆驼头圆,峰耸尾秃,高低错落有致,棱角分明,形态逼真。骆驼峰旁边的蜡烛峰高近200米,周长有400米,形似一支红色的蜡烛。其东侧陡崖脚下有一条巨大的倾斜状岩石裂缝,长有100多米,深有50米,宽约0.4—1.8米,形似一条巨龙向东方张开的巨口。据导游讲,如果恰好有阳光射入的话,肯定是熠熠生辉。
骆驼峰上的景致很美的,特别有了那蓝天上点缀着的条条白练,我相信,即便是专业摄影家也很难遇到这样的画面,索性就多拍几张。眼瞅着远处艰难攀爬着的老伴(着黑衣者),我不免心里暗暗佩服,她还真有股子韧劲。
登临骆驼峰顶,虽然身出热汗,气喘连连,但你稳住脚步,放眼望去,你的心胸就有一种豁然,更会有一种征服一座大山的感觉。起伏错落,绵延亘远。仿佛是哪位仙人的神来之笔,点化成如此大美的仙境。就我而言,真的有那么一点羽化成仙的感觉呢!
回头望,逆光中的蜡烛峰昂首挺立。
低首向下,于长泅夫妇和后面的老张正在费力地爬。
向上看,刘导正在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们。
终于攀上了驼峰,等了最后上来的寇瑞敏老师,我让一个路过的小伙子给我们拍了张合影。张子玉、纪成江老师,还有那小陆导游还是不见踪影。
定睛细瞧山下,还有让你惊叹的是丹霞地貌造就的道道缝隙之间,竹林和绿树间散落着点点的原始民宅,山民们在这巧夺天工自然景致中生活,一块块整齐的田园,构成一幅幅天人合一的优美画卷。
辣椒山也是人们给予的形象称谓。说实在的,它没法跟我们承德的棒槌山相媲美,一峰孤举,伟岸挺拔。但辣椒峰自有它的妙处,壁立千仞,群峰簇拥,恰似一位大将军正在指挥着千军万马,兵刃相见。辣椒峰随着我们下山的脚步隐去了。蹬道两旁的翠竹又高大蓊郁起来。
顺山腰栈道前行已无路可走,抬头看到路标,才知道要从这一线的山缝之间钻将过去。先照张相吧。我把相机递给了刘导。
又是一派柳暗花明,下山来到我们B线的起点,我们七个人象打了一场胜仗归来,并纷纷举起相机手机拍照留念。庆幸我们终于又跨越了一座名山。
向停车场的方向走,导游带着我们向右拐,猛抬头,啊!辣椒峰就在我们眼前。
导游小陆告诉我们,在第三届崀山旅游节上,有一个惊世的大手笔,那是素有“蜘蛛侠”之称的法国登山者阿兰·罗伯特,以徒手攀登的方式,最终从它的正面攀上了辣椒峰顶。这个从十一岁开始登山、徒手攀登过六十多座建筑而闻名世界的勇士,以这种惊险的方式,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中国的崀山。
我们此时才真正地照了一张集体的全家福。大家那个乐呀!小陆导游笑着告诉我们:先别乐,我们还有下一站:天一巷。
2019年1月7日于承德南园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