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见的火车票上的姓氏(五)
阚思聪
这期介绍作者的本姓“阚”,阚姓拼音读kàn,本地读法kàng,由于字少见不好认,我在单位时几乎所有人都没读清楚,四川人生得奸认字认半边,都叫我“敢”某某,就在单位叫了我几十年,反正姓名就是一个代号,答应了几十年,如有朋友来找我一问,都说没此人,只有一个“敢”某某,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阚姓氏出自于姜姓,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止,被封于阚(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世称阚止,齐简公时任丞相,后代以封邑为姓,形成阚氏。二,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阚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阚是鲁国的一个地名,即第一个渊源中提到的古阚国之地。三,是出自蚩尤,《皇览·冢墓记》记载,蚩尤冢高七丈,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因而说蚩尤姓阚,其后代亦姓阚,并于每年十月祭祀蚩尤。《续夷坚志》记载,华州有蚩尤城。相传蚩尤阚姓,所以叫做阚蚩尤城,周围阚姓比较多。根据《尚友录》的记载,阚氏是春秋时期齐国卿士阚止的后代,望族出于会稽。
《姓氏考略》记载,阚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地名,故地就在今天山东省汶上县西南的南旺湖中。这个地方,正是中国阚氏家族的发源地,他们的祖先“以地为氏”而姓了阚。《春秋》三传记载,鲁桓公十一年,桓公便曾与宋文公会于阚地。当地的居民有人以地名为自己的姓氏。阚氏后人奉阚止为阚姓的得姓始祖。阚氏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不多,全国总数20多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380位。
阚的先人,追溯上去就是太公望,即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的吕尚。吕尚也是齐国的创建人。所以阚姓是源自姜姓的。而姜姓始祖正是神农炎帝,炎帝出生于陕西歧山西南的姜水之演,就以姜为姓,其后人因功受封吕国,以吕为氏;阚屯正是炎帝的传人。其中一支沿京杭运河南迁至眙盱,扬州,江浙,闽台。又有一小支,从眙盱沿淮河上溯向西,散居于淮河两岸。我门这支有家谱记载从盛安公起已有300多年(10代),盛安公之后万长是华阳(今成都双流)迁到成都正科甲巷居住的,都有200多年历史了。原认为是张献忠剿四川时后湖广填四川而入川的。
经我们多次考察,2000年5月23日到华阳永兴乡龙凤村查实老宅族谱,记载:吾氏非大族故史载不多,族人居散各地。三国吴国阚泽世居吴地千余年。明洪武初年阚道斌从浙江会稽新成县迁蜀,初居四川内江。后迁仁寿中坝井汇刽业置地,大云寺、马瑚瑙、二房沟等地皆有其后。清嘉庆10年在杨家湾发掘阚道斌第七孙阚子旻墓志记载,子旻生于明英宗天顺6年(公元1464年),卒于明世宗嘉靖6年(公元1526年)。子旻为人秉性谦和,教养兼致,乐善好施,复庙修桥,济困扶贫为邻称誉。闲时诫子训孙,勤于耕读,子旻后嗣振、元等五代子弟甚多,时值张献忠农民起义,族人散居,迁至成都、新繁、郫县、华阳等亦不少。阚鸣祥公迁居华阳县永兴乡蛇形地居住至今,族人兴旺。盛安公出生于华阳县东关外与永兴乡毗邻,后迁成都,为成都阚氏一脉先祖。根据老宅族谱证实了阚道斌确为阚氏来川始祖也,把我们家谱时间向前推出了300年(阚氏入川6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