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思念“常”在
惊闻常金海大哥去世的噩耗,真不敢相信,他这么快就走了,因为就在1月20日,常大哥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他那取《岁月印记》一书,说已经印好了。我接到电话后就立刻赶到他家,经受着病魔折磨,人明显削瘦了,但看上去精神还不错。为了出版自己编排的这本书,他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带着病体进行图片挑选和文字校对,跑印刷厂,最后终于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我翻看着书中的每张图片,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荣历程,每张图片仿佛会说话一样,讲述着当时的历史和变迁,用常大哥的话说也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见证和缩影。手拿着这本书,感觉到历史的沉淀和积累。于是我突发奇想,想请常大哥给我题个词,他说我没给别人题过词呀,但在我再三要求下,他还是拿起了笔题写了“张宝贵友惠存 常金海 2019.1.20”字样,没想到这也成了常大哥的绝笔。
自2月15日常大哥去世后,我一直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因为常大哥是我走上门票收藏的引路之人。那是十年前我们一同去外地参观学习,相互认识了,他得知我收藏古钱币,出于收藏爱好,就给了我一张遵义会议门票,他说他是收藏门票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门票收藏”这个收藏种类。在随后时间里,每逢星期天上午,就能碰见常大哥在书摊前挑选门票,有时还送我几张,于是我除了收藏古钱币外,也渐渐喜欢上了门票,有时间了也去常大哥家看门票,我们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并且他还教会了我如何塑封门票、如何制作专题。常大哥给我的印象是为人热情,知识面广,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了解的非常清楚,这与他平时看书学习、知识积累密不可分。
怎能忘记,在2018年12月参加全国十九届展时,我制作了一部门券专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请常大哥提提意见,他看完专题后首先给予了肯定,并对个别地方的文字和门票选用提出建议,我感觉他提的建议非常中肯,于是一一采纳,作品获得全国十九届展“最佳编排奖”,这其中的功劳也有常大哥的一份呀。而常大哥也拖着病体,以坚强的毅立完成了《英雄史诗 巍巍丰碑》专题的制作并获“瓷都奖”。而且他还代表《朝花论坛网》制作了一部《共和国三十六位军事家》。试想,一般人制作一部专题都要费很大劲,更何况是得了重病之人,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制作完成了两部参展作品,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病重期间完成了自己《岁月印记》一书的编印工作。这比一般人要付出多在的心血和汗水呀。这是一种对收藏的执着和对人生的热爱,也正是这种执着精神支撑着他完成作品的制作和出书的编印任务。在人生的最后关头了却着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心愿。
怎能忘记,我和常大哥于2009年还一起加入了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一起在协会创办的《红色太行》担任编辑工作,每次报刊发行前,我们一起对稿件进行校对,常大哥可谓是最认真的,因为每次都能找出一点问题。当《红色太行》印完后,他又主动担当向全国各地的邮寄任务,我相信我们很多券友都收到过由他寄出的刊物。由于他工作认真,能力强,为人好,而且善写文章和制作门券专题,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红色作品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等活动,很快被协会任命为副秘书长、副会长、顾问等职。会长李志文在致悼词中对常大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怎能忘记,多次跟常大哥一起参加全国门券交流会和省门券交流会,我们就住在一个房间,交流思想,畅谈甚欢。他广交朋友,见面时总要给大家赠送门票。他除制作专题参展外,还帮忙布展,为交流会捐款捐票,表达心意。在参展期间专心观看其他券友的作品,取长补短。他的多部红色门券专题在全国券展和省券展中获得各种奖项,被券友们尊称为“红票藏家”,并多次被省券协表彰为“优秀会员”。他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在与门券界朋友的交往中口碑很好。
怎能忘记,由于收藏的共同爱好,我们之间来往多了起来,谁有好票了,都先想着对方,想方设法留一枚。常大哥制作好专题后,总要先叫我做第一个观众,让我给他提意见建议;我也是制作好门券专题后及时向常大哥请教,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每个星期天上午在城隍庙古玩城见面时,聊聊天,互赠门票,有说不完的话。即使参加全国券展和省券展时,也是一起去,一起回,非常开心。
怎能忘记,李洛书、王建池、陶万春、陈明新、崔艳红、李亮、李会斌、龙小平等外地券友来长治时,常大哥都热情接待,陪同参观。即使在有病期间不能参加省券协组织的“长治游”活动,也奉献了两箱白酒以表心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斯人已去,留给我下的是无尽的思念。他是我的好兄长、好老师、好朋友,他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很好地去学习。他的音容笑貌将永留人间。
常大哥,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