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 大格局
——《巍峨秀美太行 雄宏三晋脊梁》门券专题创作谈
在全国第十九届门券展览期间,我创作的门券专题《巍峨秀美太行 雄宏三晋脊梁》获得了最佳编排奖,下面我就这部专题的创作思路,谈些感受和体会。
一、选题
2017年9月,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上,省长楼阳生提出:要在继续做优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三大旅游品牌的同时,加快构建“乐水、尚城、崇山”旅游品牌体系,做好黄河、长城、太行三篇旅游大文章的思路举措。引发了我的关注,从而萌发了用旅游门券编组专题,宣传省委、省政府这一重大决策的想法。
在山西境内绵延数千里的黄河、长城、太行山环环相扣,完美构成山西边界的围合物,更以极其厚重的自然和人文历史积累,成为中华民族的三大丰碑。如果用旅游门券制作相关专题,配合宣传山西旅游发展新格局的战略布署,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还可以提升门券收藏文化的影响力。
二、立意
在门券收藏方面,我主集世界遗产、名山、山西门券等,因此编制太行山专题是我的资源强项,但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尽可能地反映太行山的雄奇秀美和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则需要认真思考,深入挖掘。。
按照打造太行精品风景旅游带的战略设想,围绕挖掘太行的山水、生态、红色圣地等文化元素,我将券集的主题凝练为大美太行、天下脊梁。
三、谋篇
在反复研究历史资料,认真梳理门券藏品后,我确定了专题的大纲,划分为大美太行、古韵太行、红色太行三个篇章。为了兼顾三个板块的均衡性,确定了每个篇章为一框九个贴片,三框合计27个贴片,并以此来选材布局。
1、大美太行
太行山总长八百公里,主要分布在晋、冀、豫三省,太行山主体大部渗入山西腹地,其拥有的太行山属地约占全山面积的80%。山西正处于太行山中段最壮美的一段,自然造物赋予了动人心魄的美景。在众多太行山门券中,我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景观:王莽岭、太行山大峡谷和珏山。
2、古韵太行
太行山地区的长治一带,是我国史前神话传说的密集区域,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及神农尝百草、后稷兴稼穑等故事就在这里产生。其内容丰富,范围广阔,印证着这里的古老文明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
根据旅游景点门券发行的现实情况,我重点选择了:老爷山、老顶山、羊头山、棋子山、藏山、仙堂山、娘子关等景点,其中,既有神话传说,也有历史记载,主要以历史年代排序。
3、红色太行
触摸红色太行,八年抗战,山西是举世瞩目的战略要地、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领袖足迹在这里留存,人民军队在这里壮大,民族脊梁在这里挺起,时代精神在这里升华,铸就了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成为山西闪光的历史内涵。
山西深厚的红色文化土壤,为我们留下了众多革命遗迹,围绕八路军总部转战太行的主线,以革命旧址、纪念地、纪念馆的门券为载体,以时间和路线为索引,选择了:石拐会议、北村旧址、砖壁旧址、王家峪旧址、麻田旧址、黄崖洞保卫战、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等红色遗址。宣传这些太行沿线的红色景点,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选材
大纲清晰了,选材就成为关键。
1、大美太行,主要反映太行山的自然风光。王莽岭有“太行至尊”的美誉,地处山西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用它体现太行山的雄伟壮阔无可非议。壶关太行山大峡谷以秀峰争奇,峡谷险峻,飞瀑流泉而扬名。蜿蜒的长峡,如同一幅泼墨长卷,将峡谷气势浓缩于此,形成一幅巨大的山水风景画,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为了理清大峡谷的地理位置,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我与2018年5月,专程前往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进行了实地考察,摸清了各峡谷的排列次序,主从关系,从而在众多门券中选出来最具代表性的藏品。
2、古韵太行,主要反映太行山的历史悠久。居太行之巅的晋东南,古称上党,是华夏文明典籍中记载的众多神话故事的起源地,而且世代相传,凝练升华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在选材时尽量避免虚无缥缈的牵强附会,以历史资料和景点遗存为根据,挖掘具有时代精神的历史故事。
在认真研究有关文史资料的基础上,为了收集有关景点的门券,我于近两年内,亲自到未曾去过的老爷山、藏山、仙堂山、娘子关等地考察景点,收集门券。为了得到一张全品门券,往往要和景点管理人员耐心交涉,反复说明制作专题对宣传景点的积极作用,下面工作人员做不了主,再找负责人协商。记得2018年6月在娘子关瀑布售票处,工作人员坚决不给留门券存根,我和夫人坚持等了一个半小时,待下午上班后,见到景点负责人,她终于被我们的执着所感动,破例给我们留下了存根,成全了一套四枚的娘子关全品系列门券。
3、红色太行,主要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不畏艰难、英勇战斗、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延续,也是巍巍太行不屈精神的体现和升华。
201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期间,我曾编制了《转战山西显神威》的门券专题,对八路军抗战时期转战太行山的英雄业绩有过深入研究,不仅查阅了大量书籍,网上资料,而且,多次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旧址、砖壁旧址等纪念地认真观展,了解门券使用情况,带着疑点查找答案,就连八路军总部在各地的驻扎时间,都能准确到以天数计算。
在选材的过程中,除了坚持全品券优先、早期券优先、珍罕券优先外,还坚持掌握一手材料,尊重客观实际。例如太行山大峡谷,起初我曾选择了一些印制十分精美的套券,但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其只是众多峡谷中早期开发的小景点,并不具备代表性,因此果断地舍弃。而一些并不漂亮的门券,如八泉峡,经过八年的封闭升级开发,开放时间不到两年,使用门券不多,但现在是大峡谷的王牌景点,两张小票虽然不打眼,但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必须占有一席之地。为了深入了解太行山的全貌,我甚至还去了临近的河南省,考察了南太行的多个景点,在对比中把握我省太行山的特点。正是由于坚持了知行合一的原则,在研究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自考察,深入挖掘,才能准确把握住重点,避免了本末倒置的失误。
五、制作
1、首页精心设计,通过电脑合成技艺,反映出太行山水的雄宏壮阔,用文字变体和色彩,强调了主题思想,纲目清晰,大气磅礴,画面感十足。
2、在布局上,除了坚持三章三框的整体均衡外,每个章节,结合主题思想,用三种不同的底色来营造氛围:大美太行反映生态美,所以用了淡绿色;古韵太行反映历史感,所以用了淡黄色;红色太行反映革命史,所以用了淡红色。页尾的淡化图案与章节统一,版面整体效果,既和谐统一,又界限分明。
3、排版中,始终注意版面规整,认真处理好竖版门券、塑料门券与大门券的合理搭配,在22页中使用了一枚麻田旧址的文字券,是早期景点的开门券,比较珍贵,但在排版中很难处理,经过反复琢磨,我将两枚门券中的印章,放大凸显,既突出了印章代表的景点名称,又解决了塔型排列的忌讳和弊端。
4、背景图案和色彩的选用,在烘托主题的同时,保持清新淡雅的风格,不喧宾夺主,不影响文字阅读。
5、制作完成后,九片一框排列在一起,仔细观察各框的整体效果,调整门券底线的相对统一,从而保证版面的美观整齐。
六、感悟
不断创新是门券展集发展的重要途径,围绕这部专题制作,我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即站位高、格局大、内涵深、有品位。
站位高:准确理解山西省旅游发展的大战略,把握全局,审视定位,用门券文化为旅游发展做贡献。
格局大:在一部三框的门券专题中,集中反映太行山的自然、人文、革命精神,几乎涵盖了专题类别的主要方面,可谓小专题、大格局。大格局不是大而空,而是专而深。
内涵深:门券专题早已跨越了看图说话的初级阶段,文化内涵的挖掘是关键。通过一枚枚旅游景点的门券,讲好历史故事,搞清前世今生,为现实生活服务,就是挖掘的过程。只有深入考察了解各个景点的独特个性和价值所在,理清相比关系和彼此作用,才能准确反映太行山的自然和文化精髓。
有品位:门券专题展集的魅力在于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而且要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独特的个性色彩。为了发挥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作用,还要讲究艺术感染力,兼顾专业人士和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我在制作中,坚持自己一贯的风格,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对藏品精挑细选,对文字字斟句酌,编排上精益求精,制作上一丝不苟。注重观赏效果,营造主题意境和艺术氛围,让大家喜闻乐见,雅俗共享。
归纳起来就是:配合时政中心工作,用个人藏品自觉为社会做贡献,让专业人士有看点,普通观众愿意看,兼顾普及和提高。
用门券专题,宣传展示山西省旅游发展的战略决策,用小门券反映大主题,用小专题演绎大格局,是坚持门券文化自觉服务社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大胆尝试,也是门券展集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希望我的探索,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