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2年办报路
苏州 张兴富
1996年8月我被苏州门券协会选为副秘书长,负责宣传工作,实际上就是接手协会门券报的编辑出版工作。那时电脑还不普及,前四期报纸都是用钢笔手写编排的,听听很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从稿件的名称到内容的书写,文字要工整,字迹要清晰,不然太潦草会员会看不懂,所以编写一期报纸要花费不少时间,但每期能得到全体会员的理解和认可,给了我莫大的动力。
随着时代发展,电脑逐步普及,为了把报纸办得更好一点,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一个近六十岁的人“赶鸭子上架”,开始自学电脑知识。从输入法开始,可键盘上都是英文字母,而我们五十年代中小学都没有这个课程,连拼音字母也没教过,只能死记硬背,从图标样式上去分辨,免强能把文章打出来,可漏字错字还是经常发生,几经修改,总算制作出一期像样的报纸来。
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排版都可以在电脑上解决。可我不会,只能把文章根据所需的大小打印出来,用剪刀一篇篇剪下来,在设定好尺寸的白纸上按面积大小进行排版,然后一张张贴好,再送印刷厂去胶印。一旦稿源不够,就画上一些插图充实进去,或画上一些花边去美化一下版面。因为不熟悉键盘,经常会按错键,一旦出现故障,又不知问题出在哪,只好到处求人,请有经验的高手帮忙解决。
从1996年8月到2018年8月的22年间,并不精通电脑的我,总共出版了128期报纸,先后用坏3台打印机。老伴一直唠叨:“协会这么多人,你一个老头逞什么能,让年轻人去做好了,看你忙进忙出,又没有钱进账,贴贴电钱就算了,还要贴墨盒钱,这可是价钱贵的东西,你让别人去干算了。”她说她的,我只当耳边风,仍然坚持办报,就这样剪剪贴贴一干就22年,看到会员在活动时能领到一期又一期新出的小报,并从中获取门券信息,学习门券收藏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门券收藏水平,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2018年7月,刘强来我家,攀谈中讲起外地协会都办彩报了,我们协会还是黑白的,与我商议能否把18年最后三期改成彩报,我十分支持并采纳了意见,立马把已打印剪贴好的小报作废,另外重排彩版。经过一番努力,要用的文章全部彩色打印好,就差一张门票插图,不管怎么操作,打印出来的图就是不完整,换了几种方法,浪费了好几张纸仍是老样子。自己不知从何查起,便联系刘强,刘强到我家后,找出了问题所在,纠错后,就打印出了一张完好的门票插图。他见我76岁的老人如此辛苦办报,主动提出接手门券报的编排工作,我心里非常高兴,十分感激,这22年的工作终于可以放心的传给年轻人了。
经过我的一番努力,8月份协会第一期彩报问世了,效果确实比黑白胶印的好,文字清晰,图案美观,版面整洁,内容丰富,深受券友们的喜爱。从手写到电脑打印,从黑白到彩色,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新时代的开始,希望报刊在年轻人的手中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