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盛事话飘色
罗文湘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是广东省的历史名镇,是广东翰林学士最多的地方,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中华民族的历史,铸造了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的诞辰),是佛教界的重大节日,在龙江南坑村的里海观音堂上演了一场隆重而盛大的观音诞民俗巡游。而活动的重头戏当属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吴川飘色”巡游。
3月25日,我们一行五人应龙江老表的邀请,参加一年一度的龙江里海观音宝诞慈善盛事,亲临现场并且观看了三年一度的观音出巡和大型的飘色巡游活动,近距离感受飘色的艺术美。
当日活动的酒会抽奖券
据史料记载;飘色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两千多年的历史,当时是为了欢送孔子的仪式,时至今日,已经成为民俗仪式和表演,而此次的飘色表演是来自吴川梅岭艺术团,三年一次,他们已经是九年三度邀请前来龙江助庆巡游了。
飘色巡游场活动场上的醒狮队
飘色巡游场景之一
飘色巡游场景之二
飘色巡游活动后和小演员(色仔、色女)留影
吴川梅岭飘色与泥朔,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而飘色是三绝之首,于2008年吴川飘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梅岭飘色创于清代,经过发展,由民间“转色”、“柜色”演变而成“飘色”的民俗巡游活动。成熟于民国至解放初期,沉寂于“文革”时期,又繁荣于改革开放后的发展。
吴川飘色是一门集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力学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飘色由色柜,色梗,屏,飘组成,飘与屏,由色梗相连接,呈示于由人推着的包柜车上,他们将色柜作为舞台,坐立上面的人物称为“屏”,凌空而起则称为“飘”,飘色运用力学原理,将其固定,以确保被支撑小孩的绝对安全,巧妙地支撑一个小孩子坐在几米高骨架顶上,小孩身穿鲜艳的古代服装,遮掩了他是坐在上面的实质,外人一点也看不出,他们就像在空中飘然欲飞,生动奇妙故名为飘色,有外国友人称之为“隐蔽的东方艺术”。“屏”和“飘”的小演员叫“色仔”,他们年龄在五至十岁之间,容貌俊俏,精灵乖巧,够胆量,身高不超1.2米,体重不超30公斤等严格的挑选标准。
吴川飘色造型独特,艺术形式多样,飘色人物靠一根隐蔽的色梗支撑,以其精,奇,巧而闻名,纤巧的飘色造型,我们近距离看到的观音送子,狮舞神洲,龙腾呈祥,宝莲灯,西游记等故事,各种人物或站立,坐卧在刀枪之尖,或骑在动物身上,或停留在树梢,花卉之上。
飘色巡游,演绎出最有岭南特有的传统民间习俗活动,它就象一座流动的小舞台,表现着精彩的特写镜头,传递着一种民俗文化的精神,弘扬传统文化。
(感谢何锦雄老师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