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券友们,您们好!
我是一名新券友,虽然自己有意识收藏门票已经四年时间,但真正加入收藏这个行列才大半年。 三年前我独自一人去北京远游,这也是我人生中离家最远的一次出行。我去了很多景点,十三陵、故宫、天坛、景山、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卢沟桥、月坛、观复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德胜门箭楼的钱币博物馆,等等……看到这些景点五颜六色精美门票,我心里想,有可能我这辈子就来一次北京,我拿什么来纪念?我想手中的门票就充当了这种角色,还收藏几枚纪念币。后来因收藏纪念币投资大,又不方便携带,我就放弃收藏纪念币反而转向了收藏轻便的纸质门票。这两年,信息技术的加速,很多景点已经取消纸质门票,被手机二维码所取代,我想用收藏门票这种特殊的方式留住历史,所以我必须加快脚步。
收藏景点门票的人,其初衷是为纪念,对于自己去过的景点,则是一种隽永的回忆,更是致敬我们逝去的青春。我本来就是从事文博工作的一员,所以我的专题发展很明确,就是历史题材类为主。在我的心目中,陵墓类、门类为上品,博物馆如名人纪念馆、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之类门票为中品,其余寺庙、名山大川景点门票次之。实践中,我感到陵墓门票收藏阻力很大,毕竟陵墓类景点还是少于博物馆,很多从前开放的收藏陵墓类门票,现在都免费开放,有的是参观人少就导致景区荒废,这种情况我在西安是颇有体会
现将我收藏门票旅途的困惑表达出来,让前辈券友帮我指点迷津,批评改正。
一、我喜欢陵墓类门票,我身在西安,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古墓帝王陵很多,但多部分是未开发景区,自然没有门票收藏可言。前两日 ,我在一微信门票收藏群看到一位专业陵墓门票收藏爱好者,发了很多陵墓门票,他说他收藏二千多张陵墓类门票,而且还没有一张是重复的,真的让我太吃惊,好多陵墓甚至我都没听过,更别谈见过,我才发现陵墓门票收藏道路任重而道远。我想请教下前辈,该如何去收藏此类门票 ?我之前去古玩城买了一些,很单调,品相也不好,陵墓类门票种类单调。
二、收藏门票是新门票好还是老门票好?
我依旧很迷茫,其实我更偏向收藏新门票,因为新门票材质更好,设计的文化因素更高。对于老门票,我们缺少那一代人的回忆,自然会陌生许多,产生的感情就没那么热情。我想问下前辈,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对待,或者怎么看,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
三、门票越来越少,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我是专题发展还是多方向发展,我现在收藏门票大概有七百多张,博物馆和纪念馆门票是占大部分,陵墓门票相对少很多。还收藏很多自然风光景区门票,游乐场门票,这种新兴现代景点门票也很多。很多门票都是复品和别人交换,有的是别人去的景点,给我捎带回来,我扔了肯定也可惜,有的确实也挺好看,所以我也地起收藏,只要好看的门票我都收藏。面对这种复杂情况,希望前辈给我点建议,更快走向门票收藏道路。
中午吃饭,看到前辈券友崔艳红老师启发我写写自己的收藏感言及收藏中的一些困惑,我感觉很高兴,非常渴望这样的机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更希望老藏家们帮助我答疑解惑。在此谢谢券研网崔老师百忙之中能想起来我位新券友。
最后想用一句话引用作为我文章的结尾,对于人来讲,风华是一纸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而对于门票来说,风化不曾逝去,苍老历久弥新。
新券友: 刘开兴
2019.5.9号
由于刘开兴先生工作环境所至,使用电脑不变,所撰文字稿件由梁海军老师帮助录入电脑,在此感谢梁老师!——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