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观世界邮展
龙小平
6月11日,我与向晓波终于来到武汉国博中心,圆了参观中国2019年世界集邮展的好梦。继1999年,2009年之后,时隔十年,世界邮展第三次花落神州。
我虽不算邮友,也多年涉邮无数,玩券时也不忘邮品入展。
这次邮展入场券采取专题券与通用券两种模式,武汉市民可免费领取(外市人可网上预约),同时可采用2O元枚购买,由于网技不佳,只好拜托武汉好友代买快递到手,天天盼着早持券一睹世邮芳彩。
一大早就来到武汉国博中心大门A区,此时人山人海,各地邮友聚会,打旗拉幅,欢呼雀跃,与券友券会相似。正当大伙期待入场时,有人告之:十一点半才能入场!
我们的心顿凉了!武汉的烈日下,人早挥汗如雨,外热心冷,如何办?
突然有人喊:可跟我提前入场!顿时喜笑颜开,在那人引领下,带上工作符号(交上感谢费)堂皇入场,穿梭在中外珍邮长廊之中……
邮展中世界84个国家与地区,全国31个省市区均有专柜,4683框展品争奇斗艳。虽不识英文,但也令我大开眼界,前往参观的五大洲邮友,男女老少,排队购首日封,盖戳显示了集邮仍是一大项收藏,玩邮人还是多。这次邮展七天,每天一种门券,组成套票,多种风景戳等等衍生品繁多,产业化糸列化为集券发展提供了借鉴。
作为集券集报的角度看邮展,集邮作为老大哥,的确有许多不一样,首先是官方重视,公司商业化加民间社团化运作,国家名片之一的邮票仍有很高的货币经济价值。有国办的集邮公司,邮局,邮博馆。集券集报作为后起之秀,无法比拟,能否适当学习,让各旅游景点,文旅局,报社,报纸门券收藏人加速产业化运作,让丰富多彩的门券,佳报走向市场,面对券友报友,各得其所。
邮展有传统类,专题类,还有文献类等等,令人深思。集券集报虽年代不及集邮,但几十年来也产生了不少文献资料,专业书刊,也涌现不少研究收藏专家,今后应增加文献类作品展示,以推动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