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堂里的大千世界
承德 钱宝林
5月16日下午3时,山西长治券友张宝贵老师准时在高速路口接到从临汾驱车赶来的我们。我让老伴付春芳给我和张老师在他的车旁照了一张像,我便钻到宝贵老师的车上,边走边聊起来。宝贵和我商量,时间还早,我先带你们转几个地方。我说:你看着安排吧。那我们就先去观音堂。他笑着说。
观音堂是国保单位,既是国保,就有他的独特之处。宝贵老师跟我介绍说:一般来长治的人,不管是多高级别的官儿,或是文人墨客,都要慕名参观观音堂。别看它是一个小村落的文物,名气却特别的大。
大门关着,宝贵叩了几下门,里面有人。我随后和宝贵老师照了张相。
我正在观察观音堂的建筑格局,不想宝贵已买了四张观音堂的门票。
门票很漂亮。
进了山门,山门的背面又兼戏楼,可以想象,每到观音菩萨的诞辰日(农历二月十九)成道日(六月十九)和出家日(九月十九)这小小的观音堂该是何等的热闹啊!
观音堂的建筑布局有大部分像汉式伽蓝七堂形制,天王殿的两旁,钟鼓二楼站在两边显得对称和亭亭玉立。
这棵桧柏据说已越千年,树龄比之观音堂的年龄要大上一倍还多。
观音堂的正殿是观音殿。殿门正上悬挂一块雕花大匾,是明万历十年冬兵部侍郎郜钦所书,此匾是原物,400多年过去,虽尽显斑驳沧桑,但“观音堂”三个鎏金大字仍看出它的当年风貌和煦煦和风。观音堂正门的一副对联言简意赅,意味绵长:
紫竹林中观自在,白莲台上现如来。
观音殿面阔三间,殿身前檐筑卷棚式廊庑,通间雕刻雀替,吊垂莲花柱,明间隔扇四页,次间设棂窗。进入殿内,但见各类描金的彩绘悬塑直冲眼底,让人感觉到眼花缭乱。举目环顾,只见祥云缭绕,须弥峥嵘,仙宫佛寺,亭台楼阁,让人目不暇接。各色人物由大及小,由小及大,现存的400余个塑像,最大的有2米,小的仅有10厘米,他们个个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林林总总的各色人等,看起来虽然有些拥挤,但他们排列有序,分工明确,独立成章又各显英姿。
讲解员手提专用灯具开始向我们介绍。她介绍的非常专业,讲述的非常流畅,释道儒层层递进,主尊、肋侍、官吏、学者、宫女的介绍详略得当。我们听得是津津有味,仿佛置身在浩瀚的大千世界里。我一面听,一面从心里面感谢宝贵老师的刻意安排。这之前,宝贵老师对我说:这里面的东西我讲不了。他执意要请讲解员给我们讲一讲。我一再推脱说不用了,我们自己看就行了。但他还是和那位女解说员耳语了几句,并随手塞给她手里一些钱。听完讲解员的细致讲解,出来正殿,我才真正体会到宝贵老师的良苦用心。这堂课没有白上,真是值了。待那种新奇、亢奋、吃惊过后,脑袋冷静下来的不断回味和回放观音堂内的一幕幕场景,随后就是对观音堂有了些许感慨、叹服和敬仰。
据史料载:明万历九年(1581年)潞安府长治县太平乡漳都二里梁家庄农民粱水禄,因家境贫困,将自己赖以生存的十二亩地卖掉,得了二千五百钱。乡邻常朝润买下了这块地,又有乡人集资,遂于万历十年(1582年)动工修建了这座庙堂。
观音殿内沿山墙和后墙起“凹”字型的佛坛,正面佛坛上置佛龛三楹,明间佛龛供奉观音,南次间佛龛供奉文殊,北次间佛龛供奉普贤。此三尊菩萨被世人尊称为“三大士”。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有一尊重要的菩萨是地藏,也被列入到三大士之列,合并称为“四大菩萨”。
主尊观音菩萨头戴宝冠,两耳丰硕,樱桃小口。身穿通肩大袖衫裙,神情悠闲自在,显得大气、慈祥、亲切。明朝时,观音信仰已是深入人心,是救苦救难的大菩萨。为了说法方便和供不同信众的求法,观音可以幻化出各种不同身份的法相。
观音的两侧是善财,龙女,但龙女不知何时已没有了踪迹。韦陀、夜叉左右侍立。观音脚下是俯卧着她的坐骑金毛犼也是一副自在模样。观音头顶华盖,富丽堂皇。身后有悬塑,龛前抱柱上有文殊、普贤二菩萨各驾狮、象凌空。周围环绕着仙凡僧俗等各界人物,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将观音菩萨烘托在中心。
从观音菩萨塑像的华盖向上望去,梁檩之上并排悬塑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像,儒释道三教鼻祖同坐中央,共聚一堂。释佛居中,结跏趺坐,右手施说法印。老子着道长装束,仿佛正在讲经论道。孔子一身儒生服饰,正在向众弟子们讲学。这种三教共融的文化现象,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是反映了大明政府崇尚国学、佛学、道学的风尚,二是民间的信仰。追求功名利禄,阖家平安,风调雨顺。
南次间主供文殊菩萨。文殊头戴花冠,胸佩缨络,左手施说法印。左腿踏青狮背上的莲蹬。身边有肋侍弟子官宦侍奉。背面两侧祥云。山石、诸天、供养分布其中,其上有华盖遮护。
文殊菩萨的华盖之上是五色祥云托举的天宫楼阁,玉皇大帝端坐阁内,楼阁周围则有天兵天将、文武百官簇拥陪伴。
北次间主尊为普贤菩萨。头戴花冠、胸佩缨络,端坐于岩石状的台基上。前面有白象蹲卧,身边有弟子侍奉,背后两侧悬塑,峰峦山石,祥云彩带、楼阁宫阙。菩萨头上依然有华盖遮护。华盖之上悬塑释迦牟尼乘像。
释迦牟尼佛乘车辇出行图。
“三大士”菩萨身后以及两侧,依壁悬塑山岩楼台、树木花卉、鸟兽龙凤,真是美轮美奂。还有两组分别取材自《华严经》和《法华经》的经变故事分别悬塑于山石云雾之中,若明若暗,若隐若现。这些经变故事与环境相融合,不仅抵消了因塑像众多,殿堂窄小而形成的拥挤感,而且在视觉上扩展了整组造像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咫尺之地,诱发出观者千里之阔的联想。中华先人智慧,设计之宏伟,构思之巧妙,令人叹服。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困难和痛苦,若能够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
最下面一层塑十八罗汉坐像,像高一米多,体量较大。十八罗汉是受了佛祖的嘱托,不入涅槃,常住人间的。他们是弘扬佛法、济度众生的传道者。像我们熟悉的达摩、降龙、伏虎、弥勒等。他们或文静或豪放、或大智大愚、或坐禅说法。姿态迥异,刻画入微,极具世情民趣的生动,给人以贴近感。
北山墙罗汉像上的第二层二十四诸天由坐而立,有的评事述理,辩说佛法;有的搭弓射箭,修练武功;有的竖眉怒目,威武雄壮;有的攥拳抱杵,威风凛凛,气度不凡。他们是大梵天、帝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等等。二十四诸天比较十八罗汉,他们由静而动,衣饰道具由简而繁,对比烘托,越发彰显出各自的性格。
二十四诸天往上第三层,十二只色彩斑斓的瑞兽托负着十二位风姿绰约的圆觉菩萨遨游于云天,五彩流云不仅烘托了天国的曼妙氛围,更加深了群像的灵动感。让我们记住这十二位圆觉菩萨:文殊、普贤、普眼、金刚藏、弥勒、清净慧、威德自在、辩音、净诸业障、普觉、圆觉、贤善首。
仔细看北山墙第三层十二圆觉菩萨有几个的头不见了,这么好的艺术品,据说是人为的,破坏的人太可恨了。
南山墙二十四诸天和第三层十二圆觉菩萨
随着讲解员把手里的灯光打向殿顶之上,一幅美妙的画卷又向我们展示开来。这是中国的传统故事八仙过海。一条硕大的彩船,承载着一个个美好智慧的故事。数一数,竟少了一仙,让人扼腕叹息。接着,讲解员把灯光又转移到南次间文殊菩萨的身后边。那是一个不大的黑洞,照进去。讲解员说:你们看!那是什么?我们细细一看,也看不出个所以。那是只猴子。讲解员笑笑对我们说。我们再一定睛,呀!可不是只猴子!这大雅之堂,怎么会出现一只猴子呢?正疑惑间,讲解员一本正经地说起来。《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大家都知道吧?他随唐僧师傅去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成了正果。我说:他修成了“斗战胜佛”。对啦,他修成了佛以后,就来到这里啦!讲解员把她手里的灯光又打向南山墙罗汉像上面的第二层二十四诸天像群。她也是把灯光射进一个不被人察觉的小黑洞里说:你们看,他不是到了这里吗?是啊!这个顽皮的猴子修成了佛,地位自然就高了。
这些艺术珍品是不可复制的,也是不可再生的,但愿观音堂这个国保单位好好地保护、珍惜地利用,让他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我也希望有志探奇、旅游、爱好国保文物的券友们,有时间到山西、到长治、到观音堂去看看。有机会你不去,你会后悔一辈子。抓住机会你去了,你会受用一辈子。
这组顶部的悬塑看起来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月台、照壁、栏杆、斗拱、风铃、真是无所不及,人物灵动,帷妙唯俏。
这组顶部的悬塑是官员的乘轿出行,看神态,他们惬意极了。
说感叹,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贯穿始终,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文化达人。千百年来,人们崇尚什么、摈弃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可以说齐聚一堂。宣扬儒家思想的“仁爱”、“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传播道家思想的“道”,提倡自然和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讲的是出世。广布佛家经典的自身修养、普渡众生,讲的是超世。在中华大地上,经过一千多年的融合,在宋代的时候,道、儒、佛就已经三位一体了。可以说,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的学说,影响着中华大地上每一个华夏子孙。具体到芸芸众生的养生思想,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儒家讲的是敬,道家讲的是静,佛家讲的也是净。观音堂彩塑是反映明代世俗文化的经典之作。满堂的塑像虽为宗教题材,可以看出神性的减弱和人性的张扬。场景和人物塑造的形象更接近于世俗生活,仿佛是人世间百态的凝练和再现。
儒家七十二贤人刻画的也是神态饱满,精神矍铄。
说佩服和敬仰,观音堂三教同聚一堂,成为了“全神殿”。把儒、释、道的故事用其超凡的艺术手法、凝练的肢体语言、通俗的故事演绎,把世界文明,中华文明传达给上层官员、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和普通老百姓。做到这些,把人类美好的精神世界,所追求的大同世界以及人们向往真善美的升华,表露的一览无余。观音堂悬塑艺术登峰造极,灵活多变,圆雕、透雕。浅浮雕、高浮雕等手法齐全,实为古代彩塑中悬塑的精品,难怪把他列为国保单位,真乃不虚此名。2001年6月25日观音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至名归。那么问题来了。观音堂是如何度过“文革”浩劫的呢?比如,承德避暑山庄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在1961年3月4日。也就是说在“文革”前他已经有了一道“护身符”。那时,山庄外庙都是大门紧锁,只有文保人员正常值更守候。本地人都不让靠前,更甭说外地人了。据说,周恩来总理还亲自指示过,不允许“破四旧”和“封资修”破坏文保单位的文物。张宝贵老师在事后向我披露了他听到的那段秘闻。曾有记者在参观了观音堂后采访观音堂文保所所长张斌宏。问:观音堂艺术精品如何能够完完整整地保存至今,躲过“文革”劫难的?张斌宏所长兴奋地说:十年“文革”时期,梁家庄村民为了保护观音堂,他们用临时的围墙将墙壁上的悬塑封存,当地农民还把这里筑墙建成了粮仓,上了三把锁,只有三个村干部同时到场,才能打开粮仓。观音堂因之得以幸存。而村民们之所以这样齐心保卫观音堂,源于他们对“老奶奶”(观音菩萨)虔诚的信仰、感激和爱戴。据说在战争年代,只有这个村出去当兵打仗的人全部活着回来,无一人阵亡,这个奇迹的发生是因为观音菩萨的保佑,村民们对此至今深信不疑。
韶乐声声、书声朗朗、香烟袅袅、海涛阵阵、祥云朵朵,我的脑海里回放起观音堂里面的大千世界。满堂的精华由人民来创造,由人民来供养,也理应由人民来瞻仰,人民来享受。
观音堂里面很幽静,除了那里的工作人员,就我们5位游客,有点留恋,还有点不舍。
2019年6月6日于头道牌楼考棚一稿
2019年6月9日于头道牌楼考棚二稿
注:(观音堂牌匾的前7张和最后1张摄影出自我们以外,其它图片均摘自网络。)
写在后面的话:
人生有许多经历,可记忆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在山西长治,看了观音堂以后,我就想一定把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写下来,作为游记,作为给他人看了也能收益的一篇文章,也作为我的人生旅途中的一段记录。我知道,观音堂从打建立以来,不知道有多少人爱过他、梦过他、写过他,我不管那些。所以,这篇文章的出笼,借助亲身经历,借助讲解员的介绍,借助网络文章和图片,更有长治张宝贵老师的那个热情诚恳的电话,要不然,我是肯定会错过这个机缘的。还有,不是他特约那个女讲解员给我们细致地解说,就没有这篇文章的那些细节。这是天缘人和赐予我们的,同时也相信,凡是看了这篇拙文的券友、战友、工友、同学、朋友,能对观音堂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就可以了。如果谁有机会,能够亲自到观音堂亲历一下那里的氛围、规模与场景,你也会被震撼,你也会是很幸运的一个人。
2019年6月10日于头道牌楼考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