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张门票存几段流淌的新旧时光

李婷
显示日期2019-07-13;访问次数:356; 电脑端


  30多年前,四川有这样一群“文艺青年”,他们把各时代的“时髦门票”收藏起来并整理成册。如今,这些收藏者从青丝变白发,门票由崭新逐渐泛黄,但只要翻看收藏夹,在方寸之间便可感受世事变迁,勾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

 门票大小见出“年代感”

  70多岁的冯纪肃,年轻时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一篇关于门票的报道,于是写信给编辑部,几经辗转,才找到“组织”——四川省收藏家协会旗下的旅游门券专委会。大家爱旅游,爱存票,常交换,一晃就是30多年,如今这个门票收藏圈约有40人。

  刘才庚是旅游门券专委会会长,目前手里有超过3万张门票。“门票是文化旅游地点的名片,直接地反映了不少年代信息。”他拿出一沓上世纪50年代的杜甫草堂门票。门票一寸左右大小,票面纸张已呈黄褐色,顶端横印着粗楷体“成都市杜甫草堂”字样,右侧标注票价“一千”,左侧标注“团体门票”。“说明那个时候已经有单位‘组团’来草堂观光了,10人一千元,约为现在每人1分钱。”

  从门票的大小,能推断出“年代感”。上世纪50年代的门票和一寸照片差不多大,以长方形居多。60年代至70年代,则流行“书签式”长条形门票。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正方形、长方形甚至明信片款、邮票款、异形款的门票越来越多,材质也从薄面纸变成铜版纸,甚至还有罕见的塑料门票。“三星堆的门票有段时间直接做成金面罩配青铜像的样貌,这种比较‘时尚’的外形就可推断门票比较新。”

票面图文渐成景点宣传

  有门票收藏者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门票,票面多以文字为主,主要印有“参观券”“游览票”“游园券”等字样,仅仅是买票的凭证。改革开放以后,“门票”的字眼广泛印在各种票面上,票面也开始丰富起来,不再是单调的文字、价格,增加了印花、景点风光、景点地图等图像信息。

  刘才庚十分珍惜一套上世纪80年代的峨眉山门票。“无论是图案设计上,还是整体风格配色,这套门票都十分精美。”原来,这套门票采用版画风格,票面上印有群山、云海和迎客松等元素,为游客简洁地勾勒出峨眉山景点几大特色。就算是同款图案,票面也有紫、黄、绿、青等4种颜色类型。

  一些门票为了吸引游客,起到宣传景点的作用,加入烫金、非遗年画、“排排坐吃果果”等元素。刘才庚记得,有一套南京蝴蝶博物馆的门票相当别致,每一张纪念门票内镶嵌着一只蝴蝶标本,橙翅鼠李粉蝶、褐色枯叶蝶、绿豹蛱蝶、无尾凤蝶等在门票上翩翩起舞。为集齐这一套门票,刘才庚托朋友购买,找同行交换,最终才凑齐54张全套门票。

门票内容展历史变迁

  在不少“票友”看来,门票也是一把打开社会历史大门的钥匙。

  退休不久的成都市民张启慧发现,不少门票上印有经典古诗词,比如,宁夏沙坡头景区门票的右下角,白色字体写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鹤楼门票上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滕王阁景点门票则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每品读,也觉得赏心悦目。”张启慧说道。

  此外,门票也见证着成都文化场馆的变迁。冯纪肃有一张“成都市博物馆”的参观券,门票中央是一个说唱俑,下方标注的博物馆电话只有5位数,地址是在大慈寺内,据他推测,门票时间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而现在,成都博物馆早已搬迁至天府广场。随着公园的免费开放,“文化公园门票”“人民公园门票”“百花潭公园门票”“凤凰山花果公园门票”等,也成为绝版。



转自《四川日报》


编辑:崔艳红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9-07-13 06:16:16

欣赏了!对于门票是因为好奇,所以留存,因为喜欢,所以收藏,风风雨雨几十年,也许是这辈子唯一能有毅力与恒心坚持下来的业余爱好了。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9-07-13 06:21:16

欣赏了,谢谢!!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9-07-13 07:23:44

谢谢崔老师推荐收藏门票的好人好事!你是好人!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9-07-13 08:13:02

文章写得很清新朴实,爱读!另,王之涣的诗句应该与鹳雀楼相关。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9-07-13 08:24:29

好文!拜读。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9-07-13 08:28:38

快乐收藏,收藏快乐!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9-07-13 09:08:26

门票是时代的见证,门票记下历史。欣赏了,谢谢!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19-07-13 09:33:29

拜读学习了!

姓名:陈捷; 时间:2019-07-13 09:34:52

欣赏了,谢谢!!

姓名:张维超; 时间:2019-07-13 13:42:45

文化味道十足的文章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9-07-13 14:56:03

欣赏了,谢谢!

姓名:钟杰; 时间:2019-07-13 15:32:59

欣赏了,谢谢!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9-07-13 16:58:16

欣赏了,谢谢!!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9-07-13 18:16:31

因一个偶然的机遇,遇上了门票,结识门票有源人。欣赏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9-07-13 19:09:20

欣赏了,谢谢上传!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9-07-13 20:06:51

门票里的故事!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9-07-13 21:40:38

从开始的盲目收藏,到找到组织走上正轨,再到上券研网后的提高,一步一步越来越“陷”进去了。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9-07-14 17:23:45

拜读……李老师好文!……收藏是对流淌时光的留存,门票就是最佳的载体之一……

姓名:罗文湘; 时间:2019-07-14 22:32:20

拜读了,谢谢!其实乐趣是人生硕大的财富,只是看你怎样品味它和留住它。

姓名:刘瑞海; 时间:2019-07-14 23:27:45

这样想来,门券倒也是一种历史档案形式

姓名:熊斌; 时间:2019-07-15 07:53:36

颇有同感!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19-07-15 22:15:26

文章文化味浓!学习欣赏了,谢谢!!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9-07-17 07:00:47

拜读欣赏了,谢谢!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