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门票 话殷墟(二)
二、单枚塑票 桥梁过度
殷墟博物苑从1987年9月8日凭票参观开始,到1991年10月22日,第二届中国安阳殷商文化节开幕,已经四年多的时间了。第一次使用的四枚一套的塑料门票也已基本用完,正好趁此机会,开始使用第二版的塑料门票(如图一)。
这枚票票幅为14cm×4cm,主图为殷墟博物苑的前半部分,即景区大门和“乙十二仿殷大殿”的鸟瞰图,在大门前,还设计了两个正在进入景区大门的游客,这个设计使静态的画面增加了动感。
1991年、1992年,当时的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因“六四风波”而造成的影响,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就安阳市而言,从1990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提出来“千村百万工程”的发展口号,即在安阳市辖区内,要从一千个村庄中,每个村庄必须发展出一个年产值达到一百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于是,全国乃至安阳市的经济都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当然,随之而来的是通货膨胀。于是,这种通货膨胀在景区的表现也出现了,那就是“门票涨价”!1991年十月底,这枚门票开始使用时,直接就上调到了“伍角”,较之原来“三角”的票价,上涨了66%。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以后的几年里,又逐渐经历了壹元、贰元、叁元,一直到伍元的调整。
1993年下半年,安阳市物价局开始干预市场管理,明确要求商品物价要有清楚的标示。于是,就有了这枚烫金加盖“伍元”的门票(如图二)。这枚票很明显是在原票的票面右侧直接加盖上去的。据殷墟的工作人员介绍,该票一直使用到1994年的三月份,才换成了纸质门票。
也就是说,从1987年9月到1994年的3月,在六年半的时间内,共使用了两套六枚塑料票(烫金加盖“伍元”的算一枚)。期间,也曾临时使用过三种纸票,这三种纸票和其他临时使用的门票,另文单独介绍。(待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