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在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613教室,所有参加“原石计划”青年教师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学员们听取了主题为“小门票 大课程——中职《门票文化》特色课程群建设案例”的讲座,主讲人是来自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张维超督学。
这是“原石计划”青年教师培训班本学期第一次集中学习,全员热情高涨,对今天的课程内容满怀期待。项目负责人沈海夫校长首先进行了简单的展望和希冀,也对学员们提出了要求和期待。张维超督学为学员们精心准备了讲座内容,提前一天就到讲座现场进行了一番布置:在教室后面摆放了有关“门票文化”的展板,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小门票 大课程
《门票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案例
张维超督学温文尔雅、风趣和善,用通俗的话语和鲜活的案例为学员们展示了有关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种种要点和内容。学员们专心聆听,认真笔记,主动领会讲座中的要点和内容。
学员们认真聆听
张督学的讲座以《门票文化》特色课程群为切入点,向学员们介绍了如何认识、开发、建设富有地域特色、校园特色的课程。张督学提出,校本课程建设要以学术自主学习为着力点、以学校特色文化为生长点、以转变教师角色定位为重心点、以校本课程资源整合为突破点。在阐述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时,张督学认为教师要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从“统治者”转变为“指导者”,从“教书匠”转为“研究者”。
其后,张督学提出校本课程开发应当遵循的几点原则:导向性与协调性相结合,时代性和先进性相协调,地域性与灵活性相呼应,简约性与通俗性并重等等。他提出应当为教师开发课程提供组织支持和制度保障,以达到全员参与开发的结果。
学员笔记
学员感悟
杜吉平:教育是智慧的迸发、碰撞与凝聚,需要知识思维与能力创新的共同酝酿。一张小小的门票进入了张维超督学的视野,也给我们打开了教师科研的新思路,门票可以是立德树人的媒介、可以是以文化人的机遇、可以是以技铸人人的抓手、更可以是匠心育人的依托!愿我们能不忘育人初心,坚定探索信念,在教育教学上走出创新发展之路!
沈佳佳:一张小小的门票,带我们走进了张维超老师对于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专业思考。荣誉的背后,是数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是不间断的思考与钻研。“方寸门票,传承文化”,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内容丰富、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在为期一天的讲座结束后,学员代表还针对一天的学习进行了总结分享。在专业引领下,学员们必定能够学以致用,将今日之所学带回到平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撰稿:丁玲、杜吉平、沈佳佳
摄影:张波、俞敏
编辑: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