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明的国庆庆典请柬收藏
文/成犁 文翔
50年前由毛泽东和周恩来签发的国庆招待会请柬是什么样的呢?历年国庆庆典的请柬又是什么样的?国庆请柬里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为了能从这些藏品中找到答案,了解更多鲜为人知的国庆庆典礼仪和程序,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前夕,我们采访了武汉一位专门收集国家国庆庆典专用请柬的收藏达人。他,就是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的门券收藏家王运明先生。
王运明有着爱国情怀,40多年来潜心收集国家礼仪请柬,目前几乎收集到了所有上天安门城楼的国庆观礼请柬,已拥有国庆活动各类请柬近千件。这个收藏类别的收藏难度大、范围小、数量少、级别高、不流通,很少流于民间,自然玩的人也少。据了解,全国收藏国家级国庆请柬的不足100人。
提及为什么会收藏国庆请柬,王运明说国庆请柬是我国国庆庆典礼宾、礼仪制度的一种实物见证,是彰显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具有历史价值的国家文献资料,不是一般的物品,极具权威性、珍罕性。
“ 收藏请柬就是收藏国家的一部发展史,这是一种国家文献和文物级别的收藏。”王运明认识到收集国庆请柬和一般藏品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在王运明的藏品中我们看到1955年之前,所有上天安门城楼的国庆观礼请柬都是竖版、镏金、繁体字。而1956年之后的10年则改为横版,繁体和简体印制并存,到1966年之后,则改为横版简体字了。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地发展国庆庆典制作越来越精美.
请柬反映出的国庆活动内容也有变化。建国后,每年都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规模的国庆阅兵,直到1959年,一共11次。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1960年至1970年不再举行阅兵只举行群众游行联欢。从1971年起至1984年连续14年没有举行国庆庆典大会,而改为游园活动。改革开放后直到1984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国庆阅兵,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并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时,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国庆阅兵;再之后就是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世纪大阅兵……
从王运明的藏品中还可以看到,在国庆阅兵取消的日子里,游园成了庆祝的主要方式。1971年,群众游行活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游园。从1971年到1978年(1976年除外),每逢国庆,都要在北京的几大公园里举行游园庆祝活动。到了1979年,国庆的庆祝形式又发生变化,在平时的国庆节里,音乐会、文艺晚会成为庆典活动主题。这也反映了国家对庆典礼仪的一种观念变化,更为务实。以招待会、文艺晚会、游园等活动来取代。一般年份只有国庆招待会、文艺晚会。
王运明收藏的最早的国庆请柬是1953年的。请柬主人是黄兴之子、时任广东省总工会主席的黄伟民。请柬为红底金字,缎面、竖版,请柬上以繁体印制邀请文字。“你看它使用的材质都是当时最好的,上面的金字都是镏金,而不是现在的镀麻金。”王运明介绍,这样制作的目的既为了表现一种礼仪规格,同时也起到防伪作用。
“类似于这种早期国庆请柬,尤其是邀请上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的,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到。收藏到这张请柬也是个偶然,那年还是北京市大量拆迁的时候,很多旧物流通到市场上来,当到了收旧物人的手里,就开始坐地起价。价钱高到让当时另外一位北京收藏者最终放弃。”王运明通过朋友也知道了这枚请柬的出现,便打电话与之联系,并最终购得,当然价格不菲。而就在2005年,那位出售此请柬的朋友来到武汉,愿意以十倍于当初的价格收回,被王运明婉拒。
还有一件难得的藏品,王运明神秘而又自豪地介绍起这是一枚1976年的国庆请柬。1976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毛主席于九月九日逝世,全国还处在哀悼期间,自然国家没有按惯例举行国庆庆典活动,党中央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的名义于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城楼举行了一个范围极小仅200余人的庆祝国庆工农兵座谈会。因此这枚请柬有着特殊的意义。天安门城楼历届国庆庆典请柬都是红色,唯独这份请柬是白色,显得极其珍贵,
“由于这个题材有时间的连贯性、物品的系列性、收集的方向性,收集的难度性、增强了收集的欲望,才会情有独钟地收集。”王运明感慨,现在人们对国家请柬收藏重要性和意识大大的增强。
随着王运明对请柬收藏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纵观他的藏品,他想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出来,作为爱国主义教材,让更多的人认识它,重视它、喜欢它,分享他的收藏成果。
2016年,作为武汉市8位著名藏家之一,王运明先生的门券藏品应邀在武汉市民之家展出。
——此文系《湖北画报》《大武汉》杂志首访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