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在整理门票时,再次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门票上的名称问题,比如正在整理的几张门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武候祠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前两个是景点称为博物馆,景点为何称为“博物馆”?可以称为博物馆的景点有什么特征?须达到什么条件?博物馆和博物院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展览馆,纪念馆、陈列馆、艺术馆的不同之处又在哪里?
内心的疑问其实已经好久了,忍不住在群里抛出了困惑我的问题,大家有的网上搜,有的谈个人的理解,更有可能是专业人士回答,理越辩越明,整理分享出来,与大家共享。
网上搜来如下一段解释:
可以视“博物院”为“博物馆”的一个别称。只是不同的称呼,没区别,与行政级别和规模无关;不过一般会成为院,通常拥有一定规模的研究机构。
但是“博物院”和“博物馆”这两个中文词,作为词语,是有区别的:
1、形式上,“馆”和“院”字的写法不同(符号不同);
2、历史原因和使用习惯(作为对“Museum”的解释和翻译,“博物院”这个词可能出现和使用的更早;早期使用这两个词的时候和建筑结构及场馆设置有关:但是我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这两点);
3、时间。同一博物馆在不同时间采用不同的名字(如“河南省博物馆”98年改叫“河南博物院”,所以“河南省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能够[不是一定]指涉同一事物的不同时间段的状态)。
我觉得上面解释的不是很好,下面一段解释稍好一些。
“馆”强调建筑环境,“院”强调整体环境,这和近年来博物馆认识到要从“馆舍天地”到“大千世界”的意识有关系。
比如“南京博物院”是江苏省的省级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是“南京市博物馆”的简称,反映的是南京市的市级博物馆。
一些省、地市、县级都有叫“博物院”的博物馆,该称呼与行政级别无关,也和博物馆建筑规模与分布无关。
在实际操作上,有的博物馆在由“博物馆”改名“博物院”的同时,行政等级也随着提高了。国内大多都是博物馆,博物院只有很少的几家。
网上的一知半解的“砖家”也很多,群里不乏专业老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弄清楚这些不同,我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1.称为馆或是院与景点没有关系,与该点的职能有关系;
2.博物馆是供收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展览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实物或标本之用的公共建筑的称谓(一些地方早期是文管所,后来升级为博物馆。);
3.博物馆的前提必须有长设展览,由中国博物馆协会评定合格后在国家管理机构注册成功,载入博物馆名录。一些历史景点,有历史文化,物件,值得保管、研究的经过上述手续可以称为馆或院。
4.博物院是博物馆的升级版,博物院需要有自己的研究团队,承担一些研究课题和社会教育展览任务,而博物馆只是展览机构,这是是博物馆和博物院的本质区别。
明白了“博物馆”和“博物院”的不同,大家又辩清了“展览馆”、“纪念馆”、“陈列馆”和“艺术馆”的不同。
纪念馆:是专门的定向的一个馆,用来纪念某种、或某一类事物的场所,是对过去发生过的、值得怀念的一些事物,通过物件、照片、文字、图案等等形式系统地展示出来。
展览馆或陈列馆:是指以具体实物标识事件过程,人物特征的集中展现。可以是临时性的,也可以是长设展览。
艺术馆:是为了展示艺术成果的场所,艺术门类繁多,风格多样,绘画、音乐、摄影、书法、剪纸、表演等等都是不同的艺术形式。
博物馆里有固定展厅,也有临时展厅,固定展厅里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情况变化需要增加或是删减一些内容,这里展览的物品经过批准后也可以到其他博物馆或是展馆去接受定时参观,临时展览结束后展品“回家”。
目前私人开设未经相关机构批准的博物馆也很多,有营业执照就开馆收费,这是不合法的。如果叫展览馆,只要被展示的内容不违法,参照相关规定收费是合法的,比如说我们藏友可以开设的一些展览馆:门券、烟标、书标、双票封、
酒瓶、商标、磁卡等等。
参加讨论的有门券收藏研究网的崔艳红、西安刘开兴、上海李金燕、成都王宇鹏等。
大家都不是专业人士,我整理的水平也有限,难免仍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跟贴讨论!
李金燕于2019年10月12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