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秋意惹人醉
承德 钱宝林
10月20日是星期日,孙子隆隆要上口才和唱歌两个课外班,有他妈妈爸爸带。我们老两口商量着,去山庄西北门走走,看看山庄秋的模样。因为上个星期我们才登了北京香山,虽是大部雨中游览,倒也心情舒朗,惟有一丝遗憾,没见到香山红叶。还有一个原因,每年到10月底,山庄就开始封山了,也就是说,还有11天的机会,过了这个时间,那就只能等待来年5月了。
松云峡的松
带上些吃的、水果和水,我们从万树园门进离宫,这里距离松云峡最近。
从旷观步入松云峡,映入眼前的除了松树是绿色的,其它都是一派秋黄。沿御道过了清溪远流,那一株株古松便扑面而来。耳听松涛阵阵,落叶纷纷,秋风乍起,秋阳袭人。
我们都知道,松树除广泛的经济用途外,由于其树姿雄伟、苍劲,树体高大、长寿,还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各地不少古松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北京北海团城有一株800年生的古松,传说曾被清乾隆封为“遮阴侯”;泰山“五大夫松”传说是秦始皇登山在此避雨而被封以官爵的。
进入峡内,远远地就看到高大的松树了。
黄山松、香山松、庐山松、山庄松、外庙松……中国人把松树作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也多有历代文人墨客咏之颂之。就拿大诗人李杜白的白居易来说吧,他的诗就有好多是描写松树的。“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是说松树临溪之美的。“手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是说我栽的松就是我的宾客。“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带当风挂薜萝。”松下诗人的一派淡定、闲适。“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松下用琴声赠客。“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白大诗人载松、育松、爱松的情怀。所以,古人总结出松、竹、梅世称“岁寒三友”,喻不畏逆境、清白高洁、不畏困难的坚韧精神。当然了,还有现代陈毅元帅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借物咏怀,赞美了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于斗争、争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毛泽东的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 这首诗通过对劲松和仙人洞生动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林下戏题碑,在清溪远流遗址西北御道南侧的松林之下,乾隆四十年(1775年)立一卧碑,上下左右共刻诗7首,其中6首是乾隆所作,另一首为嘉庆作。时间跨度30余年。主要内容表达了皇帝在享受这绿荫的同时,想到了江山社稷,帝业传承等问题,有感而作。
过了林下戏题碑,再往前走,峡北面南的山坡间显露出一个标识,标牌上注明这里是“仙苑昭灵”
它就在御道边上,面阔三间,是座山神庙,以保佑山庄的小型道教庙宇。
山神庙就在松云峡的北麓,有石阶盘旋而上,可惜已是遗址。
顺峡谷御道再往前,峡内的古松渐多起来。它们一个个地挺拔傲立,直刺蓝天,给人以伟岸高洁的形象。
细看,每颗古松长得虽不一样,但它们的性格都是相同的。
这次出游,我特意地带了相架,时不时地我们俩就自拍一张。
有几栋苏式别墅也建在北坡,那是建国初期为中央首长度假休息特意建造的。如今保留下来,也可以算作山庄文物的一部分了。因1966年代文革以来至今50多年再没有接待过宾客,也没有大规模修缮,现在已显颓废。
但山坡下御道旁的古松却是生机盎然。
再向前,峡内的古松逐渐稀少,待之而来的是峡内南麓变了色的柞树在向我们招手。只有两米多高的落差,我和老伴顺坡爬上去和柞树亲近。
拍完照,沿峡谷向前看,有落叶松了。我知道,如果看到落叶松,那说明西北门到了。
西北门,山庄九座城门之一,清帝去外庙上香时的必由之路。
望“长城”内外
到达西北门已是中午,在宜照斋旁的游椅上坐定,环看四周景致。
宜照斋是山庄沿宫墙边的一处封闭的小园林。
从山庄城墙上看,宜照斋里面的景致大多都成为遗迹。
环山车从西北门的门前穿过,门前的一片落叶松也是落叶时节,秋风吹来,一枚枚金针似的松叶就像下起了阵雨,抚弄你的衣襟和发梢。这里游人很少,但登山的市民却一拨一拨地走,又一拨一拨地来。也偶有看见几个年轻的老外来到西北门。在这里默默地拍照。我们就在这里吃午饭,补充能量。
我和老伴从身后的坡道登上宫墙,向东攀登。
从西北门再出发,可原路返回,这没大意思。还有4条路可供选择,向西可以顺着环山车路走四面云山,也可从西北门登上城墙向西到碧峰门下,走大榛子峪出离宫。向东也是两条路,沿环山车路到二马道、青枫绿屿、回到湖区。上宫墙向东到二马道下,走环山车路到青枫绿屿,再从青枫绿屿到我们进山的出发地旷观出离宫。我们选择的路线是上宫墙向东走“小八达岭”到二马道这条路。为什么把山庄的这一段宫墙叫做“小八达岭”呢?
从山庄宫墙上俯瞰到的是乾隆的家庙——殊象寺。
有个成语叫“异曲同工”。山庄的宫墙绵延10公里,随山就势,蜿蜒曲折,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只是这宫墙要比八达岭小的多。说是其气势可与八达岭相媲美。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清朝的国策——不修长城。中国历史的长城是中原政权为了阻止游牧民族入侵修建的一个宏大的军事设施。清时,有不少大臣提出过修缮长城的事,清朝统治者也曾加以考虑过。但是随着清王朝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统治策略的改变,到了清康熙的时候,才决定不再修长城了。康熙曾说过,明朝时的长城也很坚固,但它们没能够阻止我皇祖的铁骑。我们看康熙到东海巡视时写过的一首诗:
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
当时费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
康熙批评了秦始皇修建长城,工程浩大,费尽民力,但还是没有保住天下。因此,他们采取“怀柔”政策,用联姻的方式,宗教的信仰,用思想统治的办法代替了浩大的长城工程。这从康熙、乾隆时期在承德修建的避暑山庄和规模巨大的喇嘛教庙宇和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得到证明。从研究的史实来看,清朝这一罢修长城的政策是取得了积极成果的。
在山庄城墙的低凹处看大红台。然后向上攀登。
红叶映衬下的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
山庄宫墙高低错落,曲折蜿蜒,一直向东,然后再向南延伸。
从二马道眺望山庄内的广元宫。
这块碑碣介绍二马道:山庄的宫墙可以称之为“世界最长的虎皮墙”。宫墙外原有堆拨(固定哨所)54座,每座堆拨驻八旗兵10人,宫墙上有供军队行走的上下马道,和错马时的平台,里外军队的保护充分体现了庄严地皇威。
青枫绿屿赏红枫
我们都知道唐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从二马道沿着环山车路向“青枫绿屿”进发。看看手机的微信运动,显示我到现在已经走了10000步。也是感到有些累,脚下有些发沉。摇摇水瓶里面的水也不多了,我们俩勉强地各呷了一口,抓紧赶路。因为,有那里的枫在牵扯着我们的心。
在通往青枫绿屿的环山路上,可看到广元宫。
香山没有看到红枫叶,感觉挺遗憾的,山庄的枫怎么样啊?据《热河志》载:“山庄枫林,浅碧浓青,远迩一色。每经霜乍染,万叶皆赪(cheng),锦树分丛,丹霞竞彩。”正因为这里的自然景色很美,所以康熙在此建造了新颖别致的殿堂、斋舍、回廊、小榭,使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地融为一体。康熙有诗赞美这里“石磴高盘处,青枫引物华。”,乾隆也留诗说这里:“青枫多秀色,乍可傲霜朝。”。
还没走到青枫绿屿,大片的枫林就向我们涌来。有青的枫叶,有黄的枫叶,有红的枫叶,秋阳下的枫叶真是流光溢彩。它们构成了一幅幅姹紫嫣红的彩卷。
黄色的五角枫展示它们的靓丽。
这些红枫可爱,只可远观。
成片的枫林,布满山涧。
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
青枫绿屿里面的恬静和安然
山下的蒙古包沐浴在秋阳中。
从青枫绿屿向东眺望磬锤峰、蛤蟆石。
火红的枫叶,展示着秋的魅力。
下了山,老伴我俩庆祝山庄游的胜利。
这趟山庄游,我走了14000步,老伴可能要比我多一些,她应该比我还累,但我们的兴致是热烈的、高兴的。我们想,生活就是这样,应该自找乐趣,亲近自然。回到家这两天,写了这篇小游记,与大家共享吧。
2019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