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 恋
保定 陶万春
迷恋真好。有一种过度的放纵才叫迷恋。
这是一种单纯的沉弱,自已忘却了自已,兽一样的吞噬,心里想的和脑袋瓜子里装的,全是这件事或这件东西。众多的门券收藏者全是因为迷恋,达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心仪已久的门券上手,眼睛会放出异样的神采,与人谈起门券,如长江黄河之水滔滔不绝。门券,在这些人看来,永远都是初恋情人,爱不释手,超过了对于家庭亲人的感情。
山西的任先生,探知晋中一村景点有门券,在大年三十赶了过去。谁知不巧,掌握门券的人外出走亲,正月初一方能归来。他放弃了与家人团圆,在万家灯火和浓烈鞭炮声中挨过了漫长的一夜,第二天终于如愿以偿。一整本门券呀,仿佛是他的妻,又是他的妾。
湖南的李先生,迷恋于全品门券,有存根,带副券的门券,对他产生了极致诱惑。据我所知,为得到全品的收藏,景点和景区他是很少进入的。走过千山万水,穿越时空隧道,只为一枚门券。若干年以后,他投入巨资,全不吝啬。在烟雨江南的小城里,那厚重成摞的门券,是他的梦,也是他的爱。
匈牙利诗人裴多芬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借用一下,门券收藏者们,是若为门券故,二者皆可抛。
门券,乃属小众收藏,放在手中掂量掂量,轻飘飘的,价值不高,在短时间内难以聚土成金,聚沙成塔,痴情其中,中邪一般。爱情,是男女两个人的事,随着时间、地点、时事的更迭,容易移情别恋,而门券是个物品,相对固定,痴也好,傻也罢,始终如一,牢牢地抓在手上。
门券拍卖会,不亲临现场,是难以企及现场气氛的,形容是“炮火硝烟”,一点也不为过。遥想当年,在江苏无锡举办的“无锡是个好地方”门券交流会上,宜兴善卷洞文革时期门券,经过数轮叫价,最终以5000多元成交,令人膛目结舌。是现场的气氛和竞拍者的迷恋,推高了拍卖品的价格。时至今日,该门券已回落到400一500元一枚。我偶尔情景回放,心想中拍人肯定不后悔,因为他迷恋这枚小小的门券。得到了它,就捍卫了江湖,成为王者。
凡事都有个度。
家中已经藏有数万门券,按说已够多的了,看似饱了,但是再看到这个东西,仍然砰然心动,欲擒到手。过度迷恋,已经到了难以自拨的境地。一年两千多枚新券面世,人心不足蛇吞象啊!山东聊城一少壮券人,得知省城同好转让门券,几进几出济南城,买下几万元的藏品,可谓大手笔。
迷恋进入极其私人的状态,成为一种呑噬,呑噬了时间、感情和金钱。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在他的《梨花颂》中唱道:“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情也痴。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生丽质难自弃。长恨一曲千古迷,长恨一首千古思。”券人们一但沾上门券,此生无悔,就为门券去。迷恋真正的成为一种吞噬,就溶入生命之中。
迷恋总有尽头。
几年前,上海有位老藏友过世,亲属将他毕生的收藏品出售,直到今天无消息。不知道那些门券、邮票和酒瓶流落何处。我身边的一券友突然病故,他老伴把门券捐赠给一所学校。试想,教学之地,又难得有人酷爱,这些门券只好随波逐流了。没有文化机构的接纳,博物馆又没有存身之地,门券的最后归夙难以确定。虽然如此,那些迷恋的券人们,仍在收藏的道路上风雨兼程,不管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迷恋,是人生的精神状态。人常言,没有爱好的人,不可交做朋友。门券收藏者迷恋门券,像谈恋爱一样,享受的是集券的过程。结果,并不重要。
只要生命还在,迷恋仍在继续!
~2019.11.10于绿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