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博物馆观后感之一
参观“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
关于克孜尔石窟的历史背景及现状不再过多介绍,参观过的朋友已有体会,没有参观过的朋友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也有所了解,笔者直切主题,写写自己的观后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克孜尔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克孜尔石窟的转折,也是对历史遗产的尊重。
(克孜尔石窟明信片门票)
(克孜尔石窟近期门票)
“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由新疆龟兹研究院、阿克苏地区博物馆主办,于2019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在阿克苏地区博物馆展出,展出内容是新疆龟兹研究院通过20年的辛勤努力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但这是一场令人心痛的展览,参观该场展览,我的思绪始终无法平复,看着一张张从国外拍来的照片,色彩鲜艳靓丽、图案精美绝伦、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价值极高,但这些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却只能通过影像来了解参观。
参观过克孜尔石窟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目前开放的克孜尔石窟已经是千疮百孔,如果没有解说员的解说我们根本无法从开放的洞窟中感受到石窟曾经的辉煌,更想象不到克孜尔石窟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展现给我们的仅仅是一个个土坯洞窟,洞壁上绘有残缺不全的图案,图案的内容全凭解说员描述、自己脑海里想象,然而仅凭想象,就可以在脑海里描绘出克孜尔石窟曾经的辉煌。
1961年,国务院发布《文物保护暂行条例》并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克孜尔石窟名列其中,可见国家对克孜尔石窟的保护是及时的,也是重视的,但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年代初期,石窟已经遭受到了国外一些打着探险名义的“掠夺者”的重创,所存的经书打包带走,绘在墙壁上的壁画连墙皮一起凿下来带走,带不走的直接进行毁坏,接二连三的被“探险者”光顾,加之自然气候因素及一些历史的影响,留给新中国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克孜尔石窟,尽管如此,国家对石窟的研究跟“追债”从来没有停止过,近日在阿克苏博物馆展出的正是研究工作者20年间取得的成果,想想克孜尔石窟的现状,再看看展出的复原效果,看着这些成果,看着这些本属于自己国家的文化被国外博物馆堂而皇之的展览,怎能不令人痛心?怎能不令人气愤?
文物遗迹,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象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诚的呼吁社会各界,请爱护我们的文物,保护我们的文物,让我们给后人多留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别让文明丢失后再让后人去创造文明!
(藏在德国柏林某博物馆的石窟壁画)
(藏在德国柏林某博物馆的石窟壁画)
(技术复原后的石窟壁画)
(技术复原后的石窟壁画)
(洞窟复原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