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都 的 钟
—北京门票沙龙 刘瑞海
我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北京城南“分钟寺”。相传这里是有座寺庙的,而且寺里有口大钟,钟声独特、悠扬。我很想知道它的过去,只可惜,就连我的父辈们也没有见过寺和钟……但这地名却伴着久远的钟声留了下来。
故都的钟是令人神往的,远在京西的潭柘寺的钟声,不知陶醉过多少文人和旅人。工作以后,我也曾和朋友去过,敲过寺钟,真是美妙绝伦。
北京城北有座著名的佛教寺院“觉生寺”。它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寺内藏有一口举世罕见的大钟,铸造于明朝永乐年间,这就是历代文人赞颂的“钟王”——永乐大钟。因为形体硕大,人们都叫它“大钟”,天长日久,觉生寺的本名就被大钟寺所代替了,1985年大钟寺辟为古钟博物馆。
我虽然爱钟,却只是在北京站的更钟声里长大。童年时期,也只是去天坛的斋宫里听一听打钟的声音罢了。后来去过良乡的昊天塔也敲过钟,印象里也只是十分荒凉的感觉。对于大钟寺,我也是近20岁左右才听说到。后来爱上了门券收藏,倒也真真正正的去过几次了,被钟铃文化深深感动。
作为古钟博物馆的大钟寺,有着宏伟的建筑规模,里面珍藏有宋元明清四朝造型各异,大小作用各不相同的古钟。大钟楼是大钟寺最独具特色的核心建筑,它矗立在一座巨大的青石砌成的台基上,整个钟楼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青石台基上砌有八角形“散音”池,在它的作用下,轻击永乐大钟时,方圆百余里均可听到纯厚、古雅的钟声,余音可持。珍藏在藏经楼里的大钟听说是宋代的古钟,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是大钟寺最古老的钟。寺内还有曾经悬挂在故宫午门上的云纹“朝钟”。还有来自天宁寺等地的“佛钟”、“道钟”。
举世无双的永乐大钟是故都的钟!
1402年,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决定迁都北京,下令铸造大钟,成为迁都北京的镇物。可是,这口皇皇大钟在物换星移的明清两代,却屡遭磨难。大钟铸造完成时,放置在汉经厂,做为“佛钟”,它以梵音超度众生;做为“朝钟”,它又是皇权至尊的象征。
朱棣死后,永乐大钟被移至紫竹院附近的万寿寺,僧人昼夜撞击,声闻数十里,钟声醇厚,余韵悠长。天启年间,农民起义渐次爆发,万寿寺的钟声传入宫内,统治者犹闻丧钟,便将大钟弃置地上。
乾隆八年,永乐大钟从万寿寺移至觉生寺。并为之修建了别致的大钟楼。
永乐大钟,是稀世艺术珍品。大钟内外铸有经文23万字,是书法艺术精品。大钟能够发出美妙的音响效果,丰富的低音频率,有着起伏变化的节奏,可分辨出十几种音高。
故都的钟,有着不同凡响的浩荡之音,就像华夏文化史上的精灵!
故都的钟,是我中华民族创造无数光辉灿烂的艺术瑰宝的缩影,它永远令人神往!
——海月
【门票提供 马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