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凭心著,平淡精诚育鸿篇
—评王继平老师新著《券友信札与门票鉴赏》
钱宝林
12月17日上午,邮递员电话告诉我,有一邮件放在楼下车棚了。谁呢?我猜了好几个人。待我拿在手里一看,不好意思,一个都没猜对。看到邮件的封面,我知道是河南新乡的王继平老师发来的,也立刻意识到,准是王老师给我寄书来了。
匆匆上楼进屋,用剪刀轻轻剪开邮件,一股墨香扑鼻而来。抽出书来先看封面,淡黄色大开本,简洁舒朗。左上角鲜明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标识非常醒目。书的右侧古董架似得竖条框内镶嵌着书名《券友信札与门票鉴赏》,副题的一行字也很引人瞩目,“谨以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以为这是作者点明创作此书的目的和心境。书的底沿是海波纹饰贯通封底,有一和平鸽口衔橄榄枝在海面上腾飞,封底的中部为一枚篆刻红印章,内容为“新乡门券”,颇为醒目。
翻过扉页,有一小段写在前面的话。话虽不多,但很打动人心,特别是点明了“收藏门票的人,与藏友通过书信来往交换门票,这些信札(信封、明信片等)保存下来,是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这质朴简要的语言,可以说藏友们都有同感。正是这样的朴素话语,导引你一页一页地读下去。
综观全书,可以说一个个熟识和不熟悉的券友接踵而来,真的犹如和你对话一般。建国70周年,选取70位券友,东西南北中,很具有代表性。开卷有益,掩卷细思,见过面有过交往的,笑声朗朗,音容笑貌,性格鲜明,他就站在你的面前。未曾谋面的或有过书信往来的,犹如促膝,虽然有些矜持,保持着一定距离,但共同的爱好,却将我们越拉越紧。这正应了王继平老师的话,“见字如晤”啊!
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意间统计了一下我曾见过面并有过交往的券友老师,竟有30人,占到70位券友的43%,加上通过信但未曾谋面的,象陈捷、彭安荣、周盛仪、梁海军、叶建国等,能占到53%,也就是一半多一点。可见,王继平老师是个门券界的红娘,是他把更多的券友送到这个无形的大舞台上,通过个人的简历、简介介绍,让更多的痴情收藏门票的券友实现“联姻”。要我说,王老师是给了我们广大券友做了一件大好事的。
这是我保留收藏的王老师给我的来信实寄封。
我对集邮是外行,王老师大都选的是实寄封吧。都说字如其人,看看信封上面的字,你就可揣摩一个人的性格,或豪放、或矜持、或温柔、或刚毅。你尽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筛选你收藏道路上的“伴侣”。王老师已经替大家想好了,个人简介上可是都有通讯地址哟。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8年12月的湖南醴陵,记不记得19届全国门券展,记不记得有一部展品《湖南凭什么!》(作者蔡八一),这是一部创新作品,它是将邮封与门券巧妙地融合起来,阐明湖南是个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的地方。既新颖又传统的作品吸引了众多行家的驻足观赏。其中列举了伟人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出自湖南;十大元帅中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出自湖南;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在湖南;四大书院中的岳麓、石鼓在湖南;四大名楼中的岳阳楼在湖南,以门票极限封的形式从收藏的角度诠释了“湖南凭什么!”。对蔡八一老师这种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获得了与会人员和众多行家的首肯。正如山东烟台都兴水老师评论说:吸引住我眼球的就是标题的大气和牛气。另外,这部作品的出彩之处,就是其素材采用的全部是门票极限封,借鉴了集邮中“开放类邮集”的制作方式,打下了“开放类门券集”制作的基础,开创了一个门券收藏和展览的新类别。如果说蔡八一先生的那部作品是“开山之作”的话,那么,王继平老师的这部信札亦可称之为“它山之功”也不为过,称为“开放类门券集”的姊妹篇了。当然,“凭什么”和“信札”不可同日而语。但不可比的是,王老师的这部《券友信札与门票鉴赏》是与券友亲和力的展现,与我们更亲近、更接地气罢了。
门票欣赏,我不敢多说,资历和阅历能力都不够。但王老师和我沟通时说的比较轻松,你就把你喜欢的门票拍下来发给我,再配上一点说明就行了。大家别见笑,我是真的翻来覆去地找了几个来回,拿不定主意,也确定不下来。最后狠狠心,就拿这几张纪念票吧。我想,不管咋样,带金箔的就一定贵重。其实不然,对照王老师的大作里面券友晒出的门票,都有一定的水准,我是自愧不如啊!人生的路即是不断学习的路,既然王老师选了这么多老师自己选出的精品,我们就躬下身来学吧!
2017年9月王继平老师在山西平遥与承德券友于长泅愉快交流。
至于不足嘛,王老师自己也感觉到了,那就是70位券友太少了,我们期待王老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另有大作问世。最后,我把本文题目的小诗补齐,算是给王老师收集、编辑此书所付出的辛苦努力的一种回报吧。
《学习继平》
学而不厌换新天,习武谈文执着言。
继往开来凭心著,平淡精诚育鸿篇
2019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