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陈主任点赞,为陈主任喝彩背后的故事
刘铭元
今年,12月2日,券研网上刊登了陈明新《一枚红色门券背后的故事》文章,引起广大券友的热烈反响,纷纷留言,我的留言是:“为陈老师的故事点赞!为陈老师的贡献喝彩!谢谢!!”今天我要向朋友们讲我给陈老师点赞和喝彩背后的故事。
陈明新比我参加保定券协略晚一点。在他参加保定券协的第一次例会上,相互自我介绍,他知道我是供电局的职工,即插话,他讲了一个笑话:“有这么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我问他:您找谁?我找陈主任,我正是。怎么声音不对呀?你是陈明新吗?我是陈明新。哪三个字。耳东陈、日月明、新旧的新,对呀!我找的就是这位陈明新。我最后问他,你找的是哪个单位?是供电局,错了,我是中国乐凯通达公司办公室主任。由于同名同姓通文字,闹出了这个大笑话。”供电局的陈明新,他任办公室主任,我任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工作来往多,个人关系也就自然密切。从此,我也就称咱券协的陈明新为陈主任,偶儿也称陈老师,在门券收藏界,他确实是我的老师。
我参加券协以来,在三届会长带领下,和大家一起玩门券,玩的非常快乐、开心,还制作了六部展集。第一部展集《方寸天地乐趣多》是我参加券协第二年搞的。那时候我连展集还没见过,是在王建池老会长鼓励下,是以彭森会长和王建秘书长为首的会员具体帮助下搞的,在纪念保定解放60周年活动中展出。却得到了好评,特别是得到前来助兴的河北省券协会长康立群的赞扬。他哪里知道,我只是提供了门券和有关文字、资料,功劳是大家的。以后的四部展集《券景画今昔——百种“同景”门券欣赏》、《“券”字之多少》、《红色印迹》和《寻找毛泽东在保定名胜的足迹》,都是陈主任帮我搞的,当然也有其他会员的帮助,是他花费的精力最大,应用高水平电脑技术搞的。特别是《券景画今昔》展集,共12框,可见需要下多大功夫。还有《红色印迹》,我是以历届党代会旧址门券和历届党章为载体搞的展集。题目“红色印迹”很新颖,也大气,是陈主任帮我拍的板。这部展集虽未能入奖级。但在总结这次“莲花杯”券集赛中是这样评价的:“《红色印迹》的作者尝试用历次党代会地址门券与相关党章编组成集,是一部‘用票与党章演绎的党史资料,新颖珍贵’的好作品,赢得叫好声一片。由于纳入主题类评奖,显得没有什么竞争力,遗憾未能进入奖级行列。”但却给了高评价,我很知足。还有一件事,使我很受感动。就是在制作《红色印迹》展集时,缺少“三大”旧址门券,老伴让她广州的侄子亲自到“三大”会址寻找,未能找到。王会长还在网上搜寻,也没如愿。保定券友张全保科长和陈主任通过网络与券友联系,得到山西券友常金海老师的支持,他仅有一枚“三大”门券复品,他忍痛割爱无偿赠送给我。常老师把“三大”门券寄给陈主任,陈主任和张科长亲自转送到我家,这一切使我异常激动,铭刻在心。还有《“券”字之多少》,我先是撰写了一篇《浅析门券上的“券”字》文章,陈主任给我留言:“……这种研究,完全可以用券集的形式表现,那将会是一部经典的传统(研究)类作品!”,也得到券友都兴水、周晓萍等的欣赏和好评。陈主任在下边还不断鼓励我。还是在陈主任的帮助下完成了《“券”字之多少》展集,发表在“第二届‘莲花奖’券集赛”上。《进京赶考》展集,也是在陈主任帮助下完成的。《“券”字之多少》和《进京赶考》这两部展集除在保定市参展外,还参加了河北省门券展。这两部展集均获得了“莲花奖”银奖。这银奖应奖给陈主任。
券研网为我开辟《刘老说券》专栏以后,陈主任非常关心,常给我提供传说故事素材,最典型的一次是关于“岳母刺字”的故事,还给我提供了故事情节。岳母刺字究竟刺的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我产生了疑问?于是我查阅了大量有关“岳母刺字”的资料和图片,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确定为“尽忠报国”。于是我撰写了《“岳母刺字”之谜的传说故事》。文章在券研网上发表后,反应强烈。梁海军的留言很有代表性“一直理解为精忠报国,听刘老师一说,顿开茅塞……学习了!”
“岳母刺字”是“精忠”还是“尽忠”,有些人确实不太清楚。直至今年1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一篇有关岳母刺字的故事文章,岳母刺的字是“精忠报国”,也可能是笔误。可见我这篇文章还有点时代意义,在这里再次感谢陈主任给我的建议。
2013年3月26日,我在券研网上发表了《福城大列瓜的传说故事》。在河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沧州的狮子,定州的塔,保定府的大列瓜”。 “大列瓜”在保定人的眼里“神乎其神”。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揭开“大列瓜”的神秘面纱。其实“大列瓜”就是一块“石头”,据说是战国时燕赵两国的界石,名曰列国石,民间传为“大列瓜”。这块石头原在保定南大街路东的安详胡同对面路西墙根,就像一个西瓜大小露出地面一半,表面明光锃亮。这块石头现在陈列在保定钟楼的二层。“大列瓜”摆在一台木橱上,橱正面有用木条镶成的“大列瓜”简介。因年久失修,有的木条已脱落。我把“大列瓜”介绍给全国的券友,这太寒酸了。于是我找到陈主任请他帮忙用电脑补齐缺字。我深知,难度很大,字是木条镶上去的,有立体感,又因年代长久,褪色也很严重。陈主任毫没犹豫,对我说:“难度再大,我一定尽力,把完整的‘大列瓜’形象介绍给广大券友”。我们在券研网上看到的“大列瓜”是“天衣无缝”的形象,这都是陈主任的功劳。
陈主任对我的帮助,不但从大处着眼,还从小处入手,表现在一些细节上。2012年12月22日,我在券研网发表了《保定有座倒坐关帝庙》,券友王忠继留言:“长见识了!照片二哪座是关帝庙?”陈主任在第一时间留言:“全国独一无二的倒坐关帝庙!照片二主楼右下的古建筑就是倒坐关帝庙的庙顶!”我反应没那么快,陈主任帮了忙。2013年2月25日,我在券研网发表了《陨石雨的传说故事》,陈主任留言:“天人合一,信不信由你!但事实就是这样巧合,自己悟吧!”对券友欣赏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性。留言虽是几个字,对我撰写文章是很大的鼓舞。
还有一件事,更使我铭刻在心。今年,10月21日,我在券研网上发表了《65年前我和天安门有个约定的故事》,其中有两张上世纪50年代,我在天安门前的纪念照片,都被1963年保定闹大水浸泡了,留下了污迹。陈主任看到后,马上给我打电话,65年前“约定照片”太珍贵了。让我把原版照片发给他,他用电脑把照片的污迹去掉。我接到陈主任修改后的两幅照片感到特别高兴,真是和当初的照片一模一样。技艺精湛,复旧如初。这种主动助人精神的人,是淡泊名利、品德高尚的人。
陈主任“用电脑制作门券展集”对券界贡献最大。他倡导“集券和集邮联姻”,把邮展形式介入券展。并在券研网上发表《门券展品电脑实用制作技巧——基础知识入门》,最后写成“教程”,他注入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可以说在券界历史上,增加了光辉的一页。还应邀到各地办“电脑制作门券展集”学习班,赢到券界的好评和尊重。我有更深刻的体会,陈主任和张全保科长还到我家辅导我学习,张科长还把“教程”给我复印了一大本,使我感动非常,我向他们二位表示,一定好好学习,尽快掌握用电脑制作展集技术。2017年全国“世遗”门券收藏邀请网络展活动,我在孙女的帮助下搞了一框《藏券印迹》展集,得到陈主任的好评,他只做了小范围的美化工作,真有“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最后,为陈主任“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帮人精神点赞!为陈主任“热爱券业,甘心奉献“的贡献精神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