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片绿叶的大树
——探望姚金文先生有感
刘向东
新年第四天上午,相约上海收藏协会旅游文化专委会主任江东根等九人,去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卫生中心看望住院的姚金文先生。
桃浦卫生服务中心由原普陀区利群医院更名,主要收治中风后遗症和老年康复病人。医院座落在美丽的桃浦河边,院内绿树环抱,周遭水静风轻,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是一家口碑较好的医院。
姚先生住在门诊楼后面的一栋红砖楼房底层,病房空间较小,我们探望的人多,不便蜂拥而入,以免打扰同室的其他病人。我捱到最后进去,倒不是礼让,而是在门外徘徊良久,以平息突如其来的一阵心情激动。
我带着写在脸上的疚意,终于走进病房。19号床上的姚先生,一眼便认出了我,开口叫出我的名字,微微一笑伸出抖动的手。我急忙快步上前,与他四目相对,久久握手……老实说,他的手心发凉,然而我却触摸到一脉温度,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坚强意志,像山泉在涌流!
“老师!我迟到了!”刚刚说完这句话,我突然觉得咽喉梗塞,再也说不出话来……
往事如烟,忽远忽近,忽明忽暗,从我脑际一掠而过——
二十二年前,我穿越“旅游之星”窗口,进入券界新天地;十年前,我受命于以姚金文为代表的“中券委”,主持理论部工作;三年前,我们兑现相约,在平遥双双告辞券联盟及其理论部。
今天,我站在先生的面前,慢慢拾起这些记忆碎片,连接成挥之不去的友情,默默地存放在心底。凝视当下这位带我走进芳草地的领路人,心中不禁波澜起伏,短短几年时间,先生竟然失去健康,变得脸庞浮肿虚胖,下肢骨瘦如柴,让我情何以堪!
到了午饭时间,护理师傅给他系上围兜。我见先生神智清醒,记性尚好,没有跟着大伙离开,继续和他攀谈。他告诉我早已戒烟戒酒;早上喝粥,中午和晚上各有一两饭量。他又回答我说觉得天气冷,浑身无力,皮肤发痒。他还说妻子和女儿还有三个妹妹,每周都要轮流来看他……
为了让先生安心用餐,我在转达了保定王建池的特别慰问后,走出病房找到医生办公室,或许是恰逢休息日又值午餐时间,无缘见到管床的石医生,关于姚先生具体的疾病程度,也就无从知道。
在探望姚先生的一个多小时里,我目睹了上海券友与“姚司令”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更感动于江东根与姚金文这两代沪上领军人物的兄弟情份。姚先生不仅在上海,而且在全国各地券协都有最多朋友,大家都惦记他、关注他的病情。就连寓居于沪的我,近年来也收到天津、河北、湖北、江苏、四川、广东等地朋友对他健康的询问。
我想,姚先生能够博得如此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主要是他在主持券界“协调组”、“中券委”、“券联盟”工作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始终秉承为券友服务的核心理念而形成的一种人格魅力。正如杭州金志根老师在无锡交流会时所说:“姚金文领导券界多年,有很多收集好票的方便和机会,但是他收藏的门票不是很多,主要是他把时间花在组织全国性活动上,把精力放在为大家办事上去了!”
这位券界先行者用扑实无华的语言,高度概括出券界顶层领军人物必备的核心价值观,表达了广大门票收藏者对姚金文先生由衷的敬佩和赞美。
呈上几枚探望姚先生的记实图片,请大家关注与分享:
桃浦医院及其环境
一往情深深几许?侬和阿拉心连心。
躺在病床上,依旧关注沪上收藏。
姚金文近照,用餐能自理。
这是“初心”的传递,这是爱心的抚慰。
姚先生丧失行动能力,依靠轮椅与专人陪护。
你们推我出去透空气,我带你们看风景。
初心不泯成风气,礼贤自有后来人。
挥手告别姚金文,依依不舍实难分。
默默无语两眼泪,此时无声胜有声。
探望的券友们,共祝姚金文先生早日康复。
探望的券友合影留念
后排左起:周网干,张林隆,仓定标,吴志明,冯德利,江东根,刘向东,梅心忠,吴为智。
后记:
如果券界是园子,他是苑里芳草地;如果券界是林子,他是林中那棵最高、最大的树。姚金文的伟岸与芳华,一直与平凡和普通系在一起,深深的植根在门券收藏文化的沃土中。
告别姚先生,我要借黑格尔的一句名言相赠:“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苦难也是美的。”
姚金文,老师!受苦了,我们不会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