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防川村中俄边界的起点处。于1886年中俄重勘珲春东部边界时重立。土字碑东是俄罗斯哈桑镇,西是豆满江,南是朝俄铁路大桥。碑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为花岗岩石碑。碑正中竖刻有“土字碑”其左竖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碑俄方一面刻有俄文“T”,与俄方设立的界碑并列。
“土字牌”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界标之一,也是中俄边境线上第一座界碑,从土字牌顺图们江而下到日本海15公里。它是1886年清政府派吴大澄与俄谈判而立。在我侧正中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其左竖刻“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字,在俄侧刻有俄文“T”字样,汉语翻译“土科(tu)"。“土字牌”上字不多,但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的历史却深深的刻印其中。
1888年4月22日(公历5月25日)吴大澄与巴拉诺夫等在第一次会谈时,吴大澄提出,按条约(批中俄北京条约)记文,由海口量准中国里20里处立土字牌。巴拉诺夫执意按旧图原立界牌之地(原立界牌之地离海口44华里,在沙草峰一带,牌已遗失)不变。并且辨称,海水灌入之地,谓之海河,除去海河20里才算图们江口。吴大澄当即指出,海口即江口,二者无区别。海潮时海水灌入地不止20里,退潮时也不止20里,江口就是海滩近处。吴大澄据约力争,再三辨驳,达成了协议。推翻了巴使坚持在距江口44华里处立土字牌的无理欲望,从而争回了一些失地,将“土字牌”立在现在地点。1960年间,我国政府为保护这一具有历史完整的疆域标志不受江水冲毁,筑有高6—8米不等,长1860米江岸护堤。
土字牌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8-0548-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