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说东北景点的沿革(1)吉林省博物馆
张占芝
开篇语:自从加盟门券收藏研究网以来,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师友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本人在论坛里发表的一些不成熟的小品,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和支持。多位师友盛邀我在主页上发展,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为了感谢兄弟姐妹的厚爱,我还是斗胆推出了“券说东北景点的沿革”系列专栏,在众多藏家面前有班门弄斧之嫌。尽管如此,我还是努力去创作,在进一步了解、挖掘东北各景点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一些有关的资料,以达到自己练笔和接受名家指导双丰收。
这个专栏要在知识性、史料性和趣味性方便下功夫。要区别于《门票图录》,更要区别于一般的景点介绍。要做到这一点,其实难度并不小,恐弄不好就要落入俗套。既然是券说,就是用门券来说话,但又不能以图录的方式进行。景点的资料要借鉴一些,但又不能以简介的方式示众。是否要带点游记的风格,也要考虑涉及到。希望收藏门券和喜欢旅游的师友喜欢我所写的东西,一路陪伴我走下去,是我的初衷。如何能做得好一些,走的更远一些,敬请各位藏家多多指点,我也在努力中期待。
作者近照
吉林省博物馆
1951年5月,吉林省博物馆在当时的省会吉林市筹建,1952年1月在江湾路12号正式开馆。下面这张早期门票,就是在那段时间使用的,是旧货币时期的。
1954年9月,吉林省博物馆随着省会的变更由吉林市迁往长春市,暂时在西安大路7号办公。1964年7月与伪皇宫合署办公。在这个期间使用的是简单的字券,两年后的一段时间用了有时代烙印的门票,可能时间很短,门票几乎没外流,要不是后来托人在白馆长的抽屉里翻出几张,这种门票就见不到天日了。
1978年12月,革命史部分离出去,成立了吉林省革命博物馆,馆址在西安大路,这个馆给长春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刚开始使用的门票,由于我们的券友还没有介入,只是后来拼命的收集,可能还差一张。由于当时的文化生活单调,能看到图片介绍和少得可怜的文物也该满足了。
1982年,伪皇宫陈列馆筹备处从吉林省博物馆分离出去,很快成立了伪皇宫陈列馆,并有了自己单独的门票。
吉林省博物馆被挤到东侧的同德殿等处办公。这个时期的后几年,也正是我们门券收藏爱好者的活跃期,经常到宫里面淘票以满足对外交流的需求。据前辈讲,虽然当时的门票只有3至5角钱一张,但对一个月只有几十元工资的他们来讲也有些压力,一般的时候只能在外围拾捡,有时咬咬牙才买票进里边淘。
1987年,自然历史部从吉林省博物馆分离出来,成立了吉林省自然博物馆。这个馆听着很大,其实就在进入伪皇宫两侧的厢房里,展示着一些动物的标本。开始还使用门票,后来购票进入伪皇宫就可以随意看了。据说现在与东北师大自然博物馆凑合到了一起,实行一馆双牌。
2003年9月,吉林省博物院在吉林省博物馆和吉林省近现代博物馆的基础上组成,馆址设在了吉林省文化中心的北侧。那个时候也是我大展身手的高峰期,在内部培养了“线人”,得到了许多的免费门票,源源不断地装进了券友们的信封里。后来由于手机的丢失,我的“线人”失联了,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007年5月,吉林省博物院的新馆在净月开发区那边奠基,这一建就是十余年,让我们苦苦地等待。不过在这个期间,院里也印了不少门票,一个保安队长自述:游客领了票到处乱扔,后来干脆就不发放了,都让他自己拿家去了。
2016年4月28日,吉林省博物院的新馆才面向社会试运行,由于位于市区边沿,去一次很不容易,无法观察门票的动向。在此期间出了一套蝴蝶门票,我们毫不知情,后来花了大代价购来才满足了自己的收藏。据工作人员讲,当时印了这些门票,主要是为一次少年儿童活动用的,也没想以后再发放,在活动中把这些蝴蝶用细绳穿在一起当装饰品用了,清洁工还抱怨,那时这些纸片子散了一地,清理起来很费劲。
敬请关注下篇:券说东北景点的沿革(2)吉林大学的两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