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我成长的博物馆
方 芸
我的故乡,是川北一小城——江油。80年代的小地方,除了有个李白纪念馆以外,不知道有什么博物馆。虽然上小学后,经常在寒暑假的时候到成都来度过,也没参观过什么博物馆,当时我的家长也没这意识,没觉得需要培养文化素养,作为小孩子的我更是不会主动有这追求,可能我们那一辈的小孩子都这样吧,除了读书写作业以外,主要的时间,还是用来瞎玩儿了。
上初中时,我已经到了当时还不是成都的一个区的温江县,那时温江也没有博物馆啊,但是我们学校领导和老师很有想法,他们给我们安排的一次春游,就是去成都理工大学的恐龙博物馆参观,这应该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进博物馆了。记得当时看到那一具具庞大的恐龙骨架,给我小小的心灵巨大的震撼,觉得自己开了眼界,见识了在从前那座小城所见不到的大世面。
第二次进博物馆,就已经是高二的暑假了,全家去了北京旅游,故宫博物院虽然去了,但是跟着导游走马观花,文物展区都没去参观,甚是可惜。但是临归之前,我和妈妈自行去了中国军事博物馆,那让我看得叫一个两眼冒光,那么多的兵器,从国产的到苏联援助的,从落后的到先进的,从古代的冷兵器到当代的高科技武器……三层楼的展厅,让我驻足了整整一个下午,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逛博物馆。
大学毕业后回到成都定居,工作之余总不忘逛逛成都及其周边或由于考古新发现或由于收藏家个人收藏品陈列,一个又一个新建的博物馆。去广汉三星堆,被青铜凸目面具和青铜神树所震撼;去金沙遗址博物馆,又为那片著名的太阳神鸟金箔所折服;成都市博物馆新馆没修好之前,四川省博物馆是我们一家周末常去参观的地方,在里面看张大千的画,赏古代的陶瓷玉雕漆器,穿梭于一座座端庄肃穆的佛像之间,是过去那几年很美好的回忆。还记得在武侯祠博物馆看到的并没有电视里那么帅气的赵云的塑像,在水井坊博物馆品的那一口辣酒,在大邑建川博物馆聚落因它的宏大规模而走疼了双脚,在郫县川菜博物馆吃到肚撑的美味小吃……
几年前,天府广场的西侧,那座设计独特的建筑在修建的时候,我就天天盼着它的竣工,因为我知道这里很快就要成为我的新流连处。2016年6月刚开馆没多久,我就去排长队参观里面那一件件璀璨夺目的展品。除了二楼以上固定不变的展品以外,一楼的不定期变更展览更是吸引我不断前往,我记得我看到的第一期就是张大千的展览,最有趣的收获就是,张大师认为自己是黑猿投胎,为此还画了一幅黑猿的画像。那时看展的人好多好多,还有很多的讲解员一层楼一层楼地带着大家讲解,跟着走完整个楼层,还是觉得看不够,想再多呆一会儿,时间又很快到了5点半闭关的时间了。于是后来总来,总也看不够,尤其是一楼、负一楼和三楼侧厅展出的不断变换,让我对这座造型个性的建筑,始终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和喜爱,并且将这里作为了接待外地朋友来蓉游玩的首选地。不断变更的展览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有敦煌壁画展、阿拉伯黄金饰品展、法国当代艺术展、俄罗斯夏宫展和最近看的灵蛇传奇展等等,成都市博的策展人,总是能推陈出新,用他们大开的脑洞,不断带给参观者们惊喜和愉悦。
2012年,我加入了成都一个专门收集门票的组织,里面有个老师出了一本书,是关于成都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门票的画册,对门票的兴趣且不说,光看到成都还有那么多我从前不知道的博物馆,就把我看花了眼。后来我还专门抽了一个闲暇的时间,把书里面写的成都大学里的博物馆都挑出来,做了一个系列的游览参观,其中有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西南财大的货币证券博物馆,自然也少不了重温一次的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每个博物馆都给我留下了其独特的印象,并且之后还写了篇小文发在了协会的刊物上。
不光是逛成都的博物馆,出去旅游,不管是去哪座城市,那里的博物馆都是我所选择景点的必须,当然也不排除因为加入了门票协会要收集门票这一部分原因,看不同地域的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风俗,是我所喜爱的,也是去那一个地方要了解她的很必要的过程。去华东,去了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市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再去北京,又去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去西昌去了泸山的彝族文化博物馆和泸沽湖的摩梭博物馆;回我的第二故乡温江,也不忘去新建的温江博物馆转转……去了多少个博物馆,已经数不清记不明了,但是每一个博物馆都有她的独特之处,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前去观瞻。至今还记得那年去重庆,都走到三峡博物馆门口了,发现她居然闭馆了,原来当天是星期一,似乎所有国内的公立博物馆都是星期一闭馆。大老远跑来,却错过了这么重要一个游览地,从那以后,我甚至有了心理阴影,星期一都不爱作为出门旅游的首发日。
其实说实话,我本身不是一个专业搞学问的人,参观博物馆也并不会对每一条介绍文字都逐字逐句看得极其仔细,和很多普通的博物馆参观者一样,我去看那些文物,更多的是去欣赏一件件充满美感的物件,或者去发现一些有趣的造型或故事,饱眼福的成分比搞研究多了很多,这种肤浅的态度一度让我觉得有些惭愧,但转念一想,似乎也不必要求自己非要那么专业和深刻,每一出展览,它的布展都是有丰富的层次的。固定的展览,每去看一次,就能发现新的内容,得到新的体会,就像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变更的展览,不同的人去看,又看到不同深度的内涵,不同角度的方面,又像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所喜爱的博物馆让我感知到的浓浓的文化氛围和美好感觉,本身也是博物馆带给市民们收获的目的之一。
几十年来,中国大地上的博物馆,从少到多,从旧到新,一座座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见证了祖国这些年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参观博物馆,并且喜欢参观博物馆,本身也是老百姓自己文化素养提高的表现。也或许,人们热爱美好,爱好新鲜事物,爱好了解和阅读这个世界以及它未为人知的部分,便是促进博物馆业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因着这股永远鲜活的力量,相信我们的博物馆们,会越办越好,给这个世界带去更多的能量和美好!
本文来自《门票寻踪》,感谢刘华老师的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