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说东北景点的沿革
张占芝
(28)长春般若寺
般若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大街377号。1923年,佛教天台宗大德释炎虚法师(湛山大师)来长春讲“般若心经”,随后创建寺庙,取名为般若寺。般若寺最初建在南关区西四马路。1931年迁到西长春大街现址重建。1934年命名为“护国般若寺”。该寺占地七千二百平米,是长春市最大的佛教寺庙。

般若寺由伪国都建设局负责设计与监理,中国人办的四先公司负责施工,1932年开始建设。由于是中国传统的佛教建筑,所以在设计中沿用了中国传统佛寺的布局形式,并参考了北方寺庙建筑的习惯作法。个别繁琐之处,也许源于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诠释的障碍。但它可能是当时由中国人参与设计并建造起来唯一的一处大型建筑。 1934年命名为“护国般若寺”。

护国般若寺建于当时大同广场东北侧,长春大街以北,东接清明街,整个院落为78.9x174米的长方形,总占地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经多次改造,有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是长春最大一处佛教建筑群。
1941年日伪时期,由于长春市伪国都城市建设计划的实施,原寺庙被拆除,在现址重建新寺,重建后正式更名为护国般若寺。
般若寺是长春市最大的佛教庙宇。1983年被国院确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
“和尚”是长春君子兰中的佳品,关于它的品名得来,与溥仪和谭玉龄之间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1942年溥仪的爱妃谭玉玲亡故后,溥仪命人将一盆君子兰摆放在护国寺谭玉玲的灵前。谭玉玲安葬后,此花没被收回,被护国寺般若寺普明和尚养护起来,后流传民间,于是人们便称此品种为“和尚”。
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信徒们在这里举行庙会,届时来这里游览观光的人们常达数万。
般若寺和旅游区的寺庙不同,这里主要举办佛事活动,不是经常开门的。偶尔收票也就是这么常见的一种。

我意外地得到了一枚般若寺的请柬,当时佛寺里的师傅文化水平都不高,不像现在有的是高学历。本来挺好的一枚柬,他们的字一爬上去,破坏了整个画面,当时的李主任不知是啥个心情。

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一次我和售票的师傅说,你们这里有没有其它的门票?他的回答是肯定的:有,你过几天再来吧,我得找一找。过了三天我去了,师傅果然拿来多种颜色的门票,当时不知我是怎么想的,只买了一套。可能那位师傅也在嘀咕:这位女施主,我费了好大劲找来,你只买了各一张,咋就那么抠呢?!





敬请关注下篇:券说东北景点的沿革(29)东北亚黄金纽带文化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