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俩好
苏州 顾宗玲
随着抗新冠病毒战役的深入展开,我们身边有许多普通人、寻常事,正越来越引起大家关注,也感动着每一个熟悉和不熟悉他们的人。
这里要说的哥俩,是我们苏州门券协会的二位年轻券友——黄寅和刘强,他们同是我们协会的主力会员和领导班子成员,高挑的身材,精神而干练。虽然性格有异,但同样具有高尚的品格,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同样从事社区工作,而且担任领导职务,黄寅是社区付主任,刘强任第一书记。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快节奏。
疫情来势汹汹,社区管控工作的重任,将他们推上风口浪尖。虽然因为居家防疫的原因,我和他们已有一个多月未曾谋面,但在通话时,我听到的,分明是略带嘶哑却依旧乐观的嗓音;在微信视频上,见到的是略显疲惫却依然坚挺的身影。下面就来捕捉他们的行动规迹,让我们看一看,最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是如何战“疫”,确保一方平安的。
哥哥黄寅所在社区位于古城区,老年人多,外来人员多,管控难度不小,需要加倍耐心细致的工作。
在社区内小街小巷封闭设卡后,管控点上值班不能断人,必须严防死守。小黄是主动带头,夜以继日。从下午二时到晚上八时,不管是寒风凛冽的雨日,还是雪花纷飞的夜晚,坚守在管控点上,对进出人员的登记测温查验工作,一刻不懈怠。
黄寅在管控点值守
管控点值勤结束后,小黄就转入社区值守,直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半交班。这段时间内,凡管控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他把关,当机立断处理。从2月6日直至今天,始终是一隔一值通宵夜班,确保疫情阻击24小时无间断值守。元宵节夜晚,一直忙到半夜,才终于在工作场所吃到了元宵。
终于能犒劳自己煮元宵吃了
除此,还必须做好隔离人员的后勤服务工作。他们的一日三餐,由社区工作者送达。如遇须入院就医的隔离人员,还要联系专车送往远离城区的定点医院就诊。至今日,他们社区已为十七位隔离人员提供各类服务,赢得了一致的好评。琐碎的工作,繁忙的点滴,千头万绪,对此,小黄只是平淡地告诉我:“习惯了。”
为隔离户贴上封条
弟弟刘强,是一位退伍军人,在战疫一线,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军人的责任感和党员的使命感让他冲向了防疫一线,他主动请缨,参加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值班。以下是小刘给上级组织写的请战书:
集中医学观察点是与疫情战斗的第一线,由于集中了需要医学观察的对象,在这里工作的危险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党员,退役军人,小刘发扬了打头阵的精神,冲锋在前,不畏艰苦,用小刘的话说:“我们的辛苦是暂时的,百姓的健康是第一的,我们终将取得战疫的胜利!加油!”
除此,小刘还负责卡口值守,这里是辖区住户汽车主要入口,又因临近菜场,居民出行买菜人员频繁,工作量很大,小刘耐心劝说取得居民理解配合,流动人口得到有效管控。
刘强参加管控点工作和消杀工作
除了履行工作单位的职责,他俩还常常为我们姑苏票友群发上最新的疫情信息和各级各类相关文件、公告,以备大家及时了解掌握疫情。
在防疫阻击战中,他俩不辱使命,起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防疫工作注入了活力。正是无数个和他们一样的社区工作者的坚守,保持了一方平安,从而让千家万户的元宵佳节得以平安团圆;让宅家的我们,得以安逸地伺玩门券。
当前,疫情还未结束,战疫还在继续,尤其是在企业陆续复工、外地人员大量返苏的新形势下,社区管理防控已成为战胜疫情的关键,这哥俩的任务更加繁重。相信他们一定能一如既往,坚守阵地,直至最后的胜利。加油,哥俩!加油,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