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券赏析(10)桃之夭夭话门券

刘振林
显示日期2020-03-26;访问次数:1064; 电脑端

mmexport1579267053051.jpg

桃之夭夭话门券

秦皇岛  刘振林

在我收藏的“花木文化”门券专题里,“桃文化”专题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因为这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专题,包括桃树文化、桃木文化、桃花文化和桃子文化,面面俱到,再加上历史悠久,挖掘起来很有意思。其中桃花的门券最为丰富,因为在我国的大江南北,很多地方近年来都在春天举办桃花节,这是桃花门券的重要来源之一。各地举办的桃花节中,以北京植物园举办的桃花节历史为最长,展示的桃花品种最丰富(据报道已达70多个品种),设计的桃花景观也最美,每至春季桃花节期间,游人络绎不绝。自开始收藏门券以来,我就把北京桃花节门券作为收藏的重点,到目前,已收集到十几届的门券,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2018年第30届北京桃花节的一套门券。

2018第30届北京桃花节1-1

2018第30届北京桃花节2-1

这套门券包括成人票和学生票各一枚,其材质是越来越少见的薄纸板,手感非常好。我还特意量了量券的大小,其长×宽为197×70 mm。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券面尺度,既便于把玩,又便于保存,编组券集也很合适。在券面的颜色上,设计者也是用了心的。两枚券中间的正券部分,除了券种名称、面值和发票号码以外,其余要素完全相同,但正券两侧的存根和副券部分,则用了不同的颜色,成人票用的是比较深沉的姜黄色,这种色彩与正券部分图案的底色是相近色,使得整幅券面的色彩是协调的;而学生票用的则是明快的桃红色,这种颜色与正券的文字颜色为相近色,整幅券面的色彩也是协调的,但显得多了许多朝气,与学生的身份相吻合。

正券画面的主体采用了我国古代一幅桃花绘画(据查为清代画家邹一桂的《桃花图》)的局部构图,这种处理,笔者也认为非常得当:一是桃花原产于我国,并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我国历代绘画的重要题材,选取中国古画作为主图,既可使画面显得古色古香,又可突出桃花的中国特色;二是选择整幅画的局部三两枝桃花,可避免因券幅小而难以将桃花表现出清晰的效果。要表现出桃花之美并不一定要表现大量的桃花,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写梅花“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梅花》)”,桃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苏轼不是也曾被惠崇和尚画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惠崇春江晚景》)”感染吗?

正券券面上还题写了《诗经周南桃夭》篇中的两句咏桃花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我国最早咏桃花的诗句,也是桃花进入人们审美领域的最早见证。我们的祖先对桃果实的利用非常早,通过考古,我国已在多处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桃核。尤其是河北藁城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桃核,其形状与现代的桃核极其相似。这表明,在采集经济时代,人类首先从实用(充饥)的角度认识了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审美水平也在提高,于是在劳动中,逐渐发掘出桃花的审美价值,见到开得茂盛鲜艳的桃花,发出以上的赞叹,并用其比喻年青娇媚的新娘子,开以鲜花喻美人之先河,堪称天才之作。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桃花盛开的景象,也正是桃花节吸引人的所在,将其题在门券上,也是点睛之笔,游人一边赏桃花,一边品赏诗句的韵味,自然妙不可言!

品赏之余,也许会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一个成语——逃之夭夭,二者一字之差,含义却风马牛不相及,不免会问:“两者有关系吗?有啊!”原来“逃之夭夭”还真就来源于“桃之夭夭”,因为“逃”与“桃”为谐音字,替换之后,就成了“逃跑”的诙谐说法。人们还很愿意用这个词,不然怎么能成为成语呢?所谓“成语”不就是“众人皆说,成之于语”吗?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到中华语言文字魅力之一斑。

在两句诗的上面,是门券的标题“第30届北京桃花节”,下面用小字体标出“1989-2018”,使券面信息清楚明了。字的颜色采用了与桃花颜色相似的桃红色,让人感到一丝春天的温暖。“3”和“0”两个数字用美术字写成,且套在一起,像一对夫妻挽着手臂;又在较矮的“0”数字上饰以两朵桃花,像两个顽皮的小孩儿,爬在大人的肩头,既表明了主题,又使券面生动有趣。正券券面左上角是北京植物园的绿色园标,既表明了桃花节举办的地点,又在整个券面暖色调的基础上,增添了少量偏冷的绿色调,使整体券面的色彩既调和,又不失对比。

总之,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讲,这一套门券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值得券友们收藏把玩。

 2020年3月12日

 

 


编辑:张文革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20-03-26 05:40:41

刘老师这篇佳券赏析写的棒!可以称为佳券赏析的典范之作!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20-03-26 06:14:06

创作者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欣赏间耳目一新,拍案叫绝。期待分享到更多的经典作品!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20-03-26 06:52:32

欣赏了,谢谢!!

姓名:张宝贵; 时间:2020-03-26 07:38:36

生动有趣,内涵丰富。桃花之美,令人神往。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0-03-26 08:04:55

由表及里,由古至今,艺术赏析,文化解读都很精彩!

姓名:刘洪利; 时间:2020-03-26 08:12:24

收藏的有深度,敬佩!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20-03-26 08:14:00

设计精美,好票!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0-03-26 08:31:26

拜读学习了!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0-03-26 08:33:58

佳券赏析写得引经据典生动有趣,欣赏了,谢谢!

姓名:陈捷; 时间:2020-03-26 08:51:42

欣赏了,谢谢!!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0-03-26 08:58:17

文章标题有吸引力,赏桃的方式有独特,赞!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20-03-26 08:58:20

逃之夭夭是贬义,桃之夭夭就是褒义和赞美了。谢谢刘老师的详细解读。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0-03-26 09:26:19

欣赏了刘老师的佳券!桃花之美创作方式独特为你点赞!

姓名:青山; 时间:2020-03-26 09:27:54

春之到来,桃花盛开,佳券赏析,心情愉悦。谢谢!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20-03-26 09:31:17

一看标题就吸引人,好文!

姓名:杨建; 时间:2020-03-26 09:47:24

谢谢分享。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20-03-26 10:07:00

佳券好意境,桃美文更美!谢谢刘老师分享!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0-03-26 10:14:54

欣赏了,谢谢!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20-03-26 10:15:08

一届桃花券,详析著文章。

姓名:王伟超; 时间:2020-03-26 10:33:34

硬纸板有质感

姓名:朱龙淮; 时间:2020-03-26 10:42:52

拜读了,多谢刘老师!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20-03-26 10:44:54

欣赏了,谢谢!

姓名:计永海; 时间:2020-03-26 11:37:55

拜读欣赏了!谢谢刘老师!

姓名:钟杰; 时间:2020-03-26 12:07:39

桃花佳券设计靓丽,赏析精彩品读佳文。赞!谢谢刘老师!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20-03-26 15:57:32

刘老师的想象力很丰富,点赞!

姓名:李金燕; 时间:2020-03-26 17:35:57

学习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0-03-26 18:10:17

我认为这篇文章应该成为门票赏析的经典范文!!!

姓名:宿景周; 时间:2020-03-26 19:26:13

中国文字内涵深邃并不断演化,最能体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桃之夭夭”和“逃之夭夭”虽一字之差却意义大相径庭,“桃”字是名词,“逃”字是动词,转换之后却使形容语“桃之夭夭”转换成了动语“逃之夭夭”,而且释义也由褒义变成了贬义,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深奥之处。其实,这种转义,更重要的是在于“夭”字上。“夭”字原意是是指人奔跑,甲骨文的“夭”字的字形就是一个甩动双臂奔跑的象形字。其释义有两层意思,一是短命、曲折、灾祸,二是草木茂盛,是截然相反两层意思。所以,所以,把“桃”换成“逃”就顺理成章的使“夭”也转义了。妙哉!

姓名:刘振林; 时间:2020-03-26 20:19:59

谢谢各位券友老师鼓励!谢谢宿老师的更深层次的解读,这样解释就更加有意思了!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20-03-26 21:18:43

收藏加研究,有高度!!赞一个!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0-03-26 21:29:21

刘老师的文章才是门券的收藏与研究。欣赏学习了。

姓名:陶万春; 时间:2020-03-26 21:43:19

货真价实的券研文章!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20-03-26 21:50:55

欣赏了!谨谢!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0-03-26 23:10:47

拜读!……好文章,有内涵……点赞!

姓名:罗文湘; 时间:2020-03-27 00:07:27

拜读了,好券好文,谢谢你的详细介绍!

姓名:寻波; 时间:2020-03-27 19:05:59

设计精美,不错好票,谢谢分享!

姓名:梁红梅; 时间:2020-03-31 21:52:38

欣赏学习。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