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事游痕 --- 两西游记(6)
张占芝
我的伙伴很聪明,他看到古城的地形,决定一直沿着南大街往前走,到了南门以后,再往住的方向走,通吃东南角这一块。如果胡乱拐,今天不但走不完,而且弄得很乱,明天再出来,不知哪个景点是否去过,打乱了几天在平遥的行程。
刚决定下来前行的方向,眼前就出现个气味博物馆,这个挺新鲜,我们还头一次听说,必须到里面瞧瞧。
平遥古城的成功之处,就是到处都有吸引眼球的东西,让游客一时也闲不着。
协同庆是中国票号业中一家独具特色的票号。它创办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歇业于民国2年(1913年)。财东系榆次聂店王姓和平遥王智村米姓。 协同庆票号经营特色非常鲜明,主要有:一是以人为本,知人善任;二是注重资金灵活调度;三是突出重点地域经营,具有现代成功企业的重要特征。
中国镖局博物馆位于南大街61号,是明末清初镖局的旧址,主要介绍中国镖局发展史,以及在明清时期,中国有名的十大镖局、十大镖师和走镖过程中的轶事趣闻。中国镖局尤其为研究形意拳、长拳、弹腿、长枪、套路等武术门派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值得一去。
百川通创办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民国七年(1918年)歇业倒闭,财东是祁县渠家大院的主人渠源浈,主营绸缎庄、钱庄、茶叶庄,在半个世纪的商业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本,号称晋商八大富豪之一。 百川通就是希望“百川通大海,财源滚滚来,水到渠成,川流不息”的意思,当时百川通与官员富商连环结保,汇兑银两以官银为主,设分号23处,南大街这座民居建筑是保存最完好的店面,旧址现已辟为"三晋大财东家私博物馆"。
博物馆坐西朝东,分三进院落,由外及里,依次增高,隐示着“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馆内集中了明清两代民间的名贵家私,通过这些高档家私来让观众清楚地知道明清时期的晋商们是如何兴旺发达、如何富有,同时了解一些中国家私发展史。现辟有家俬珍宝陈列室70余间,藏品数万件,门类齐全,琳琅满目,均为价值连城的罕见家俬,是研究晋商富豪生活、起居以及文化内涵的珍贵资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家知名票号,要有容纳百川的度量和能力。
水即是财,每一户山西民居前面的标志性摆饰,都有一口大水缸。百川通院内南面耳房为住房用品陈列。对面是当时接待重要宾客的大烟房,在中院南厢的原账房内,现设有百川通的全模型,北厢房是当时的银窖。 客厅和楼上的阁楼组成整座院落的主楼。楼檐椽头用油漆彩绘画成铜钱图案,并依次写有"一本万利、二人同心、三元及第、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合同春、七子团圆、八仙上寿、九世同居、十全富贵",民俗意趣浓厚。
百川通博物馆内,还集中了明清两代民间家具中的精品,如普通的核桃木、樟木、杉木,还有名贵的紫檀木、黄花梨木制作的家具等。
北厢房是当时的银窖,这就是位于地下的钱窖了,位置十分隐秘,票号都把金元宝和现钞放在这里保存,类似现在银行的保险柜的功能。
古人的思想其实很简朴,出交天下士,入读古人书。中院正厅原为会客所在,仍以旧时模样摆设。里间是票号的客房,现设有清代紫檀三面浮雕罗汉床图案,木雕工艺十分考究。
后院由佛堂、小姐闺房、家眷会客厅及正屋的家堂组成,陈列品主要有明代所塑的文殊菩萨,各种古旧坐椅,如禅椅、小姐椅、太师椅、文椅、圈椅、交椅、四出头官帽椅等,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差别和礼序程序。
我们现在才知道让人洗脑的感觉,去了几个有金银财宝的景点,好象自己也是有钱人了,走起路来都精神。
中国珍奇报纸陈列馆,座落在平遥古城明清街的繁华地段,建筑保存了明清时期的风格,古色古香,雕梁画栋,总投资200余万元。藏报数量6万余种,110余万份,馆藏报刊已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纪录大全,有清代名国珍奇报、五十年代文革时期的系列报刊、山西及全国重大时事报、部分各国报纸、少数民族报刊等。最特别的异型报纸有特大的报、有最小的报;发行时间最短的报;还有手掌报、明信片报、名片报、丝绸报、烟标报、雨伞报、扇子报。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在想,如果在古城中有一家门券陈列馆多好,山西人是有这个实力的。
今天就溜达到这儿,下回去南城门那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