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春花券网娇(下)
一一券研网《抗击疫情 你我同在》有奖征文读后感
保定 陶万春
白驹过隙九十天,不堪回首是春天。多少同胞去无声,沧海桑田在人间。转瞬间,四月到了,又开启了新的一季。过去的日子,如流水一去不返,过去的日子,尚未来得及回顾和梳理,过去的日子,更无暇顾及总结和重温。总觉得有很多的事情还没有打理,还有许多的风景无法触碰,有不少的人还没有照面。但山水有意,日月无情,这么快就过去了。在天涯海角听着南海的涛声,在舒适的暖阳下读书码字,不禁感慨万千。
一季度,难以说再见,但真的不再相见了。白衣执甲,山河无恙。捧着券友们用心写出的征文,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又浮现眼前。同时,也让我顿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分明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人应学会感恩,更应懂得回报,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这个给予我们延续生命的社会做些什么,哪怕是添一块砖,加一片瓦。因为我觉得,用心走过的路,都是最美的风景,用心经历的事,都将不负等待。
二季度的家门,已被春风敲打。4月8日,历史应铭记在心。因为这一天,武汉重启城门,任由人们自由出入,一切的一切,又将复归原态。春天,谁也挡不住,该去的终将结束,该来的一定会来。让我们重整旗鼓,上班的尽岗尽责,退休的发光发热。禁足解除,释放压力,我们要走近大自然,看山川之美,品枝头花香,让心花怒放。
四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不要因为忙碌而忘记追寻,不要因为平常而不再珍惜。灾难过去,一切都会重启,但是一切都会变化。唯有追寻这个时代,才会体验到新的未来。最美人间四月天,眼见的皆为画,我们都是画中的景,我们都是追梦人。
“人间四月尽芳菲,山寺桃花始盛开。”只要人在心就在,只要心在芳菲就存。此刻,南国的窗外细雨蒙蒙,雨水顺着屋檐落下,撑伞的少女在水中起舞。此刻,心事泛起涟漪,缠缠绵绵。流金岁月,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我们一块掂起脚尖,尽情地拥抱四月!
又在灯下漫笔,网上的征文催我奋进,又有读后感从心底涓涓流出。
受新冠肺炎的影响,“宅”成了国人日常生活的常态。李金燕老师说得对,只要情绪好,心安便是最好的“疫苗”。疫情让我们回归人性的本真,让无数人悟出,人间烟火的味道才是我们的追求,车水马龙方是国泰民安。春天来了,我们在垂柳树下,回眸那惊心动魄的过往;春天来了,寻几位老友,温一壶老酒,畅谈人生;春天来了,闲看落红化作春泥,静望云卷云舒,不以物喜,不为已悲。当然,还有一枚枚心爱的门票,在囊中仔细收藏。
~读第三十二篇《抗击疫情一一初始篇》(上海 李金燕)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刘铭元老师无论在平时,还是在风雨袭来之际,都能遇事不慌,泰然自若。夫妇俩,一壶绿茶洗胃尘,一把葫芦绘人生,一叠老唱片度岁月,一枚门票传友情。与那些醉生梦死,恨不得一夜白头的人比起来,真乃天壤之别。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基石。所有的苦难都像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态度对待它,它就回报你什么结果。
~读第三十三篇《我是这样参加战“疫”的》(保定 刘铭元)
昨日,李文亮医生被批准为革命烈士,吹哨人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今晨,读钱宝林老师的第二篇征文,又知晓了一位疫情纪念品制作的牵线搭桥人。人生路上有许多节点,好多的事稍纵即逝,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多少年以后,当人们再次拿出这枚明信片时,一定会想起山城承德,一定会想起那位叫张英德的耄耋老人,也会追忆钱宝林老师的所做所为。
~读第三十四篇《一个耄耋老人的情怀》(承德 钱宝林)
没有强大的国,哪有个人的家。捧读秦曙韵老师的征文,更证明了这一点。在祖国母亲的庇护下,每个人有能力去做的事就一定去做,不要给自已留下缺憾。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读第三十五篇《祖国的担当》(湖州 秦曙韵)
不管怎么样,生活还要继续。李金燕老师笔下,活跃着不少网上展示门票的券友。疫情禁足看似一件坏事,它也会让你变得更加美好。孤单和失落何尝不是如此,每件事到最后一定会转化为好事,需要的是恒心,看谁能坚持到底。
有些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些刻意追求的东西或许我们一辈子都得不到,比如一枚向往以久的门票,而不曾被期待的东西往往会在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比如以券为媒的朋友。
生活,从来不是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好的坏的真的假的冷的暖的,你都要一一经历。生活,从来不是你希望怎么样,就能怎么样,酸的苦的甜的辣的咸的,你都要慢慢品尝。
~读第三十六篇《抗击疫情一一晒票篇》(上海 李金燕)
武汉疫情,算是去冬今春病毒对人类的第一波进攻。西方大国纷纷对中国关闭国门,以为只要隔离中国就可以高枕无忧。我不知道这一波到底死了多少人,但清楚肯定少于第二波的伤亡。
眼下的欧美疫情,又如排山倒海似涌来,这第二波会有多少人离开呢,现在还无从知晓,从美国海边自杀的感染者,似乎找着了答案。
这不是看谁家热闹的时候,不管病毒源头在哪儿,都是一场彻底的人类与病毒的战争。对于人类而言,这也是一场空前的劫难。全球的感染,一个国家都逃不了。这次的对手,不只是卡住了人类的肺,更是禁锢了人类的手脚。
第三波的疫情,已经开始酝酿。或者是食物短缺、或者是饥饿、或者是绝望、或者是战火。人类真正的劫难,正在路上。
我们曾经以为人类可以改变自然,然而自然早已把达摩克里斯剑悬在了那里。如果人类继续作死,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南极冰川融化殆尽,那些冰川下永久冻层的史前病毒重见天日,人类文明可能就此止步。
是我们需要自然,而自然,根本就不需要我们。
病毒,就是对人类的降维打击。
~读第三十七篇《唱响家庭主旋律》(长治 张宝贵)
记得有一句老话,叫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古人梦寐以求的是,久早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愿景啊!今人张维超老师,秉持一颗烛光之心,疫情难阻追票梦,灾难临头不忘授业,在纷杂的社会中,寻觅人生的意义,也渴望着存在的价值。我佩服这样的追梦人!
~读第三十八篇《疫情难阻追票梦》(杭州 张维超)
席卷世界的新冠肺炎,是对每一个国家的大考。君不见,那些标榜自由、民主、开放的发达国家,纷纷乱了阵脚,向中国求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惟有中国共产党,带领十四亿人民,独树一帜的封堵了病毒。今天零点,武汉解封,全市灯火通明,江汉钟声再次敲响。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读第三十九篇《党徽闪亮的疫情防控工作证》(益阳 汤汉军)
也许是爱好者的习惯,罗文湘老师又捕捉到了这套“抗疫主题地铁日票”,3000的量,弥足珍贵。怎么又是广州?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今年灾难最重时,党中央发出了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复工复产的通知,广东、浙江两省率先动作,形成了复工复产抢人潮。记得广东有个私企女老板,顶着风险,自驾车去河南接工人,使企业的机器早早转动起来。与有些疫情轻微的省份,始终严防死守,一切都按下“休止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广东经济发达,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敢想敢干并勇于冒险是个重要原因。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其实看准了方向,敢为人先,更是成功的秘诀。
~读第四十篇《木棉花开 英雄归来》(广州 罗文湘)
新冠病毒把整个中国激活,每一个泅渡的国人都在拼命的寻找亮光。杨新渝老师记录着身边疫情事,关注着最平凡的血与肉,叙述最细小的痛与悲。时代的尘土和悲情弥漫在每个人的眼前,抵达了无数人在风浪中自救的心灵,也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的人间剧情。对普通百姓的悲悯,是国家记忆,更是民族抹不掉的印痕。
那几枚意义非凡的飞机票,是多少券友的最爱。票上的道道皱纹,说明得之不易。不过,看到了也就算今生拥有了。
~读第四十一篇《疫情身边事(下)》(太原 杨新渝)
战士自有战士的豪情,
战士自有战士的风采。
你不是院士,
却义无反顾抗击毒霾。
你心存善念,
柔弱之躯硬把天地撑开。
战士指看申城,
黄浦江上千帆竞发,
东方明珠再放异彩。
~读第四十二篇《抗击疫情,我是个战士》(上海 沈剑勇)
周国红防护服上的嘱咐,女儿陈彦然的迷茫到醒悟,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充满了力量的信,这些生活的元素,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就是无数个普通而平常的人,就是无数个普通而平常的事,构成了中国强大的抗击疫情的宏图。正是这些人,让我们爱着这个国家。记住这段真实的历史,记录下这些芸芸众生,这原本是我们每个券人的责任,纵观四十三篇征文,罗本舜老师等你们做到了。
如果,这是网上发的最后一篇征文,就让我们在相聚的地方说一声再见,握手相拥,互道珍重!在四十三个日子里,每天守着等征文出来,成为一种仪式感般的存在,盼望着与你们隔空对话,挥笔写下读后感。习惯了每天凌晨览网,捕捉征文的每一个亮点,在作者的家长里短,琐事碎碎中,看得泪眼朦胧。我看到的不是悲伤,更多的是爱,是坚韧,是勇敢和不易。
没有哪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哪个春天不会到来。当疫情真的结束,生活恢复正轨之时,纵有万般不舍,也是好事。征文永存,这是属于券友们的集体记忆。
战争的硝烟散去,我们大多数人会幸免于难,但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不再一样。
希望大家会越来越好,真正的好!
~读第四十三篇《“隔空”对话 感人至深》(合肥 罗本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