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受封
何锦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派屠睢为主将、任嚣、赵佗为副将,率领五十万大军分五路进发,平定岭南,大军很快就占领番禺一带的广东地区,并留军驻守。另外、屠睢率领三十万秦军西赴广西地区与越人作战,虽然击毙西瓯部落“译吁宋”首领,然而持续三年的征战却失败,主将屠睢也战死 。
随即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南海郡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四个县,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故委赵佗任龙川县令。
赵佗在治理龙川期间,筑城辟地,屯垦开荒,修新道,开河运和海上贸易,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大力促进农耕生产力。他上书朝廷,以为士兵补缝衣服为由,请求派送未婚女子一万名到岭南,与未婚士兵结婚,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中原人与岭南人同化。他推行以民为本,和辑百越的施政理念,积极推广传播中原文化,构建汉越民族一家亲的和谐社会,促进岭南的发展。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由于他的暴政激起陈胜吴广起义,兼群雄并起,反抗残暴统治。后有刘邦、项羽的楚汉相争,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乱状态。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嘱咐他,现“秦政无道,中原动乱”,并阐述了南海郡傍山靠海、据守险要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起义军队的侵犯,确保岭南安定,并当即颁布任命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
秦朝灭亡,公元前203年,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王”,设都城番禺(今广州),并严守边关隘口,封锁了对中原的联系,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统一百越。
(图一)赵佗受封图,油画作品
刘邦经过多年征战,并平定了中原,建立西汉王朝。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接受汉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图一),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促进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临朝,开始和赵佗交恶,意图呑并南越国,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
公元前179年,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再次派陆贾去南越,向赵佗晓以两国利害关系,赵佗被再次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赵佗去世,享年约103岁。一共治理岭南81年。其后代续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公元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赵佗,自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任征伐南越大军副帅至汉武帝刘彻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为岭南的统一和发展操劳了82个春秋,其中任征伐南越大军副帅5年,龙川县令6年,南海郡尉4年,称南越武王帝4年,南越王63年。被后人称为“岭南开发第一人”,毛泽东评说赵佗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图二)简介正面图案
(图三)简介背面图案
2014年,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印制了一张“赵佗——岭南开发第一人”的简介,简介分有正面图案和背面图案。正面以枣红色为衬底,分有竖排、横排文字和赵佗塑像三个部分组成。
综观这张简介的设计,以正面图案为主,首先从左边竖排的主题文字说起,两个较大的黑色“赵佗”字体下(图二),有竖式排列三行细小的时间、地点文字说明,右边是一条细长黑线,尤如一个长长的破折号,从“佗”字的最后一笔位置向下延伸,将时间、地点和“赵佗——岭南开发第一人” 文字分开。再下面是一组细小黄色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名称、开放时间、地址等相关信息。右边上方是南越王赵佗在岭南的简介,右下方是一座赵佗半身塑像,其雕刻非常细腻,赵佗的目光炯炯有神,充满睿智,有“叱咤风云”之感。
从整个页面的文字信息显示,估计简介是特别为一个展览或活动设计印制的,因当时没有参加相关活动及没有查到活动资料,故不能决定。
简介背面,是用文字加卡通图案的形式(图三)展示,生动地介绍“赵佗足迹”,给游人提供参观指引,更容易使青少年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