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井(一)佗城越王井
何锦雄
近日,由于在写“票赏南越王”系列,经常到百度上搜索相关资料,无意间搜出广东有两处的越王井。一处位于广州应元路上,另一处则在河源市龙川县佗城内。这两个越王井,顾名思义是和南越王有关的水井,又因水井的历史、地域等原因,分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两眼古井的境况截然不同。
佗城越王井(图一),在龙川县佗城镇中山街光孝寺内,是秦朝龙川县令赵佗故居的汲井,后因赵佗称为南越王,故改称“越王井”,又曰“万寿宫井”。井为砖石结构,深40米。井口开有一直径0.6米的圆形口,井口高出地面0.7米,六角形的台面,以四块石板平铺而成,井膛用三层红色方石叠砌,叠石下用青砖铺至底,中部直径约2.5米。水井结构结实美观,是岭南著名古砖井之一。
(图一)资料图片
“越王井”随着历代王朝的兴废,饱经沧桑2200多载,经过多次修葺,这眼井从来没有干过,井水一直都被饮用。又因此井水质极其清冽,味甘而有清甜,曾有宋代的苏东坡赋诗描绘,清代的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称颂越王井。现井旁立有石碑三块,一块是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重修,井边立有唐韦昌明《越井记》碑刻。一块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知县王永熙的《重浚越王井记》,碑文字迹清晰。另一块是现代立的“越王井一一岭南第一井”碑。现越王井被玻璃罩着,但游客们可在井旁,通过扛扞吸水器抽水,感受千年古井水的清凉与甘甜。
1962年5月,龙川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今,佗城已开发为旅游景区,越王井受到很好的保护。
佗城越王井景点门票,现收录得成人票、学生票两种,从票面图案看,是两个不同时期的版式票。
第一枚成人票(图二),是票友提供的票图,从画面看,存根已经撕去,不是全品,因拍摄的角度把握不好,有点歪斜,但票面的信息清晰可见。门票由主图、税徽、副券三个部分组成。
(图二)2018年时的门票
门票的主图以一幅青砖老墙为着色点,墙壁的上方是“广东省龙川县佗城(千年古城)景区”的名称,一枚税务章印在“县佗城”三字上。墙体下从左至右分别排列着清朝《重浚越王井记》碑,越王井,扛扞吸水器,岭南第一井石碑,唐朝的《越井记》碑等景点的主要原素。而右边的两块石碑间又有一枚景点的票务章。从吸水器左边方向地面铺垫青砖,左下角还有一个“越王井”小截图。而从右边的两块石碑起没有铺设青砖,地面上有明显的水迹或是青苔的痕迹,画面透露一个信息,水井还在使用。税徽部分以白色衬底,从上至下分别是广东省龙川佗城越王井门票,成人票,红色7元文字。下面是一个淡灰的“税徽”图案,再往下是每人一票,当日有效,发票代码,发票号码等文字,从中可以看出,门票是经税务部门监制的。副券部分以粉红色衬底,从上至下的文字说明基本和税徽部分的相同,只是红色7元文字换成黑色字体,字体也小些。而在副券、票价、发票代码间,有淡灰色的“佗城”两字间隔放置。
这枚门票的主图的设计、布局占用了整张门票的三分二的空间,一眼看去,景点的信息排列清楚明了,有马上一探究竟的冲动。
(图三)2015年时的门票
第二枚学生票(图三),从画面看,存根、副券齐全,分有存根部分,主图、税章、副券四个部分组成。存根以灰白色衬底,从上至下分别有广东省龙川佗城越王井门票,红色学生票、黑色票价:3.5元、发票代码,发票号码等文字原素。
门票的主图以一幅青砖老墙为着色点,左边有浅茶色竖式的长方块,上面是一方阳文“佗城”白字印章,右边的墙壁上方是“广东省龙川县佗城(千年古城)景区”白色名称字体。墙体下从左至右分别排列着清朝的知县王永熙的《重浚越王井记》碑,越王井,扛扞吸水器,岭南第一井石碑,从吸水器左边方向地面铺垫青砖的画面,但少了唐朝的《越井记》碑画面。税章部分,以灰白色衬底,从上至下分别有广东省龙川佗城越王井门票,红色的税章、红色学生票、黑色票价:3.5元、发票代码,发票号码等文字原素。副券部分以灰蓝色衬底,一条明显虚线将税章、副券部分分开,红色学生票、黑色票价:3.5元清楚可见。而深灰色的“佗城”两字竖排放置其中,与主图方向的白字印章成对比衬托。
这枚门票的主图设计、布局看上去没有图二的信息量多,票幅比起上图窄小,但它采用的白字印章和深灰色的“佗城”书法字体作左右衬托,加上一幅深沉厚重的青砖老墙,一眼看去,更有一种古色古香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