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一一文章写作的粗浅体会
保定 陶万春
编者按:努力提高文章写作水平,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券研网开通十四年多来,一直把提高稿件的文字表达水平和欣赏能力作为保持网站活力的重要内容来抓,浏览网站开通至今的作品,在丰富内容、提水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在此感谢撰稿人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感谢各位编辑对来稿费心审改,同时也感谢陶万春、崔艳红、赵义方、张友仁等“啄木鸟”随时以不同方式纠错!
陶万春副总编辑文学功底较为扎实,这是券友们多年来的共识。他之所以在此方面略胜一筹,根本的还是在于他多年来一直强化学习,勤写苦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用在陶老师身上非常贴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提高文字写作能力并非一日之功。期望大家从陶老师的文章中有所启迪,有所感悟。同时也期待陶老师发挥自己所长,履行副总编辑职责,行使引导示范、审查修改权限,与券友们共同努力,把券研网的写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自从券研网建网以来,我在网上发文近300篇(含贺词),散文、随笔、诗歌、理论等拙作散见于各个时段,写作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练了笔,抒发了个人情感,又结交了不少喜欢门票收藏的文友,可谓“一石三鸟"。
回首走过的写作之路,心里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即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懊悔。笔端下流淌着挡不住的岁月,网页上留下的是自已成长的足迹。
在府河水缓缓东去的初夏日,应王建池站长的诚邀,在灯火通明的疫情之夜,打开记忆的闸门,写下些肤浅的文字,献丑于券研网,与同好者分享。
一、掌握基本的汉语知识,打好文字基础。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媒介。思维对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进行思维必须凭籍语言,没有语言作为物质外壳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语言又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在书面上,语言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又是由词汇、语法、修辞等元素组织而成的。试想一个连语言主、谓、宾、状、表都搞不懂和分不清之人,怎么会写出好文章来。老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切问题基础来。打不好汉语知识这个基础,就如同沙滩上盖房子,是不会牢固的。
二、博览群书,在浩翰的知识海洋中汲取养分。
人的知识获取,不外乎有这么几个途径:从书本上学,即所谓的阅历;在实践中积累,被称之为经历;在大脑中把获取的知识消化加工,即所谓的悟性。在人生短暂的过程中,不可能把360行都从事一下,也很难涉猎社会各个层面,去体验形形色色的生活。而大量的阅读,就可以走捷径,触摸三教九流,直抵富贵权势,体会乡野庶民。曾经的温家宝总理,在中国地质大学的四年间,闲暇时间都给了学校图书馆。他在学业上,门门功课都是优,他在图书馆里,掌握了常人不曾掌握的知识,为日后治国理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许多人会说,连挣钱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看书啊。古人读书讲究“三上”,即马上、枕上和厕上。不管时间多紧,你想看书,时间总是有的。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和写作,终成一代文豪。当下,李克强总理倡导全民阅读,世风有些好转,让人欣喜。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期坚持,开卷毕竟有益。
在海南文昌宋庆龄图书馆阅读
三、运用自已感兴趣的方法,做好知识储备。
写好一篇文章,就如同建一座质量高且又美观的桥。而这建桥所用的构件和附料,与写文章的知识储备,有着异曲同工的道理。
我每次去北京,必到中国美术馆,因为那里是中国美术展览和馆藏的最高殿堂。像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收藏展、建国70周年艺术大展、潘天寿120周年作品展、钱松嵒120周年作品展等,我都专程前去参观,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自已的欣赏水平,一方面增加了知识储备。
近一两年来,新乡的王继平老师也开始喜欢上各种展览了,我发微信和见面鼓励他。因为他担当着《河南门票》和《新乡门券》两个券报的主编,可想而知,这得需要多少知识量,才能游刃有余。多参加门券之外的展览,会触类旁通,对编好券刊大有益处。功夫在诗外,老祖宗的话不无道理。
我平时做读书笔记,制作卡片,剪贴报刊杂志,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手段督促自已,也丰富自已。尤其是剪报这活,从当兵之日起,一直延续如今。我把能到手的各种各样的报纸一一拿下,看到了合乎自已“口味”的文章,便将其剪下,尔后粘贴在一个大本子上。然后通篇“咬文嚼字”地看过去,把那些精辟的观点、精彩的句子和生动的事例来个划重点,以备参考择用,有时还会在剪报的空白处,即兴写些感悟,加深了印象。现在,剪报已然成了我写作的好帮手。在券研网上发表的文章的许多题目、素材和灵感,就或多或少得益于这些故纸余音。如今,我仍保持着剪报的习惯,而且还从剪报中悟出了人生况味。
参观钱松嵒120周年大展
读书笔记
部分剪报资料
四、爱好广泛,争取当一个杂家。
写作,基本的功底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也须具备,方能在码字时得心应手,尽显拈来之功。
做为门券收藏爱好者,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倘佯在山水之间,去读山,去品水,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自然多了些灵感和领悟。游走在博物馆、艺术馆和纪念馆,让人眼界大开,从一幅图片和一段文字中,窥视到历史文化的足迹,使观者丰满起来。
唐诗宋词元曲汉赋,中华文化的精髓,使笔下的文字彰显精彩;歌舞戏剧电影电视,在娱乐享受的过程里,吸取了姐妹艺术的亦庄亦谐,使文章变得生动有趣;一壶茶一杯酒一帮志趣相投的老友,在谈天说地谈笑风生时,许多人和事及桥段欣然跃动纸上,让文章有了人间烟火。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感受生活,抒发感情,码字成文,这是多么有趣又有味的景像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生活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只看你是否用心罢了。
参观深圳博物馆
在文昌绿岛小区春节联欢会上放歌
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参加旅博会
五、善于思考,勤于动笔,争当行家里手。
今年三月,券研网举行“抗击疫情 你我同在”有奖征文活动,要求贴近抗疫这个主题,用散文和随笔的形式,写出身边感人的人和事。券友陈捷的孩子陈政皓,荣获了特别奖。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从儿童独特的视角,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打动了读者和评委的心。反观我们这些成年人,征文写的都是正能量,也都是身边的人和事,但情感略显不够,技巧也稍有欠缺,像援鄂医疗队员放下幼小的孩子、推迟婚期,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券人宅家整理藏品、编制券集等很好的素材,只停留在故事的表层描述上,没有升华到更高的精神层面,令人可惜。我的拙作《静待曙光》,说不上写得多好,但总体上说了事,抒了情,还像个随笔的样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写作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用功时,常练笔方为上策。记得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国内征集100封手写情书,至今没有下文。时下,写作已经成为稀缺物。我以为,写文章就如同老年人普遍喜欢的下象棋、打麻将一样,也是预防老年痴呆的妙法,且高雅精致了许多。现在我每天不写点什么,总觉得空落落的。老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当然,做个“文抄公”,也是需要些枝巧的,整个照抄照搬,侵犯人家知识产权不说,恐怕还要摊上官司。抄,是借鉴,是为我所用。
啰啰嗦嗦地写了这么多,辞不达意,只为同券友们交流,但愿每个人的写作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无止境,艺不压身。活到老,学到老。只要伏下身子,肯吃苦耐劳,人人都可以在文字中找到快乐!
——2020.5.15写于府河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