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轶事(12) 炫美
张友仁
高跟鞋是中青年妇女喜爱穿戴的,尤其是80mm以上,只有手指粗的鞋跟,是年轻时髦女士的最爱,但穿这样的高跟鞋要分场合,不要为炫美,而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穿。我在旅游中就遇到这样一位女士,穿着鞋跟80mm多的高跟鞋,跟团旅游。
(声明:图片——网络截图,不是在此做广告,只是证明文中女士所穿这样高跟鞋样式)
2005年夏末,社区组织老年人到白羊峪长城旅游,规定70岁以上老人必须要有家人陪伴,否则不让参加。五十几座的旅游大巴车上,座无虚席,除了两位70岁以上游客有亲属陪伴外,全部是55岁至70岁的老人。我当时岁数是55岁,是所有游客里最小的。
先简单介绍一下白羊峪长城。白羊峪长城位于河北迁安市区北20公里的大崔庄镇。景区内白羊峪长城为战国时燕国所建,明朝时修复加固,其中城楼21座,保存完好的长城4552米。这里的大理石长城长约1.5公里,高10米,宽5米,城底敌楼基础多为大理石,万里关山十分罕见,是长城的精髓所在,举世罕见。白羊峪口山雄关险,乃通往塞北之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白羊峪青山绿水,风景雄浑秀丽,素有“北国江南”之美誉,并被誉为“天下第二关”。
旅游团其中的一70多岁的老游客,他的家属是40左右岁的妇女陪伴,她的脚上就穿着鞋跟高高的、单细的高跟鞋,走起路来与全团游客很不合拍,有种扭扭捏捏的造作,让人看了不舒服。
游览白羊峪长城,需攀登一段上山的道路,因为前一天下雨,使上山的山皮土路更加泥泞粘脚,加之蜿蜒曲折、高低不平、坡度陡峭,让我们这位女随团家属叫苦不迭,她高高的高跟鞋鞋跟踩在松软的泥地上,鞋跟深陷泥土里,脚拔出来,鞋却还在泥土中,真让这女士苦不堪言。但还是很佩服这位女士,她顽强地爬上了长城,一览白羊峪长城的雄伟英姿,不简单。
从长城上下来,需经过一座100多米长一米多宽铁索吊桥,桥面铺设了木板。人走上这铁索桥,上下颠簸,左右摇摆,感觉如在打秋千,让一些胆小人,望桥却步。
不知什么原因,铁索桥铺设的木板是有缝隙的,因为吊桥上通过的人很多,造成桥上下颠簸、左右摇晃幅度很大,有胆小的游客吓得蹲在桥上不敢再前行,甚至有嚎嚎哭泣叫唤喊妈的,其实这吊桥没什么危险,景区特设计了桥面离水面很低,河水也不是很深,吊桥两侧的护栏也保障通行人的安全,不必大惊小怪,自找害怕。
而我们这位穿高跟鞋主人公女士,可以说在吊桥上出了事故,她不是胆小者,但她却是爱美的受害者。当这位女士迈上吊桥的第一步,厄运就伴随而来,因为两块木板间的缝隙正好可以卡住高跟鞋的鞋跟,如果缝隙稍大些,鞋跟还可以顺当抽出来,女士顺当地走了几步,突然大叫一声就跌倒在吊桥木板上。什么原因,原来是因吊桥左右摇摆,女士没有走稳,木板间的缝隙把鞋跟死死地卡住,使这女士不能继续前进而跌倒,脚崴了受伤,后面的游客来到她跟前,帮助把脚与高跟鞋脱离,发现她的脚踝已经红肿,痛的她龇牙咧嘴,连呼疼痛不能沾地。另有游客把高跟鞋从木板缝隙中好不容易拽出,发现鞋跟表皮已经破损。女士因脚踝肿痛不能再走,又不能在吊桥上停留,要尽快下桥,找救治的地方,需要人帮助了。因我在旅游团中岁数最小,无疑帮助女士下吊桥责无旁贷了。我蹲下身背起起了女士,没走几步,赶紧放下了女士,因为两人的重量让吊桥摇晃更大了,踉踉跄跄站不稳,每迈出一步都需要停顿,所以只能放弃背着人的方法,叫来另一游客,两人搀扶着她慢慢地往前行。下桥后,我们这位女士的脚踝已经非常肿胀了,看来伤的不轻,她的父亲看到女儿受伤的脚,心疼地说,为我旅游孩子受罪,以后我再也不来旅游了。
旅游是放松紧张的心情,领略祖国美好风光的活动,提前准备好旅游穿戴的行装和安全设施,是每个游客的必须注意的常识,像这位穿高跟鞋旅游的女士,是违背生活常识的,为美而活受罪或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更不值得。奉劝爱美的女士们,炫美要分场合啊!
旅游中经常会碰到意外,在游客无助时,不相识的人伸出援助搭把手,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需要提倡。
撰稿后语:
今年大年初二,自己身体出现了状况,医生初步检查后,留住院治疗。出院后在家养病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促使每个人都躲在家中抗疫,不能出外活动,因活动减少,有了充足时间着手撰写“旅游轶事”稿,花费了近一个月时间,三月底完成12篇,这都是我在旅游中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之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在此感谢众券友的点评。在撰写“旅游轶事”计划中本打算组稿20篇,但4月份后身体状况不佳,第十三篇只写了一部分起无心再撰写,留下遗憾。也许不知什么时候会再操笔弥补,那就看身体如何了。
希望有这方面的趣闻轶事的券友,也能写出来供大家分享。
谢谢券友们!
附:
成稿的旅游轶事目录:1.对话;2.炫耀;3.尴尬;4转折;5逃票;6.冤枉;7。欺骗;8.预约;9.诚信;10.翻转11.病发;12.炫美
拟写的旅游轶事目录:13.导游14.助人15.结识16.乞讨17“.偷”票18.上当19.老外20.猜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