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越王山
何锦雄
越王山,又称越王石,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古竹镇留洞村的东江河畔,方圆两平方公里。 紫金,秦汉时为龙川县属地。据说“留洞”得名也与趙佗有关,因趙佗在赴任龙川县令时,在越王山上的一个岩石洞中暂且留宿。他站在山顶上眺望东江河岸,上可望河源、龙川,下可望归善、博罗,东能眺望义容、青溪,西能览罗浮山系,整个东江中游水系全境几乎一览无余,而且此山又恰好在东江中游,上龙川、下广州,水路陆路差不多远近,深感这河段是东江水系进入广州重要的水上交通要地。趙佗在此石洞住了一段时间,后来,石洞下的村庄被为称“留洞”村。
越王山(图一)属丹霞地貌,由数十个石山组成,险峻而秀美,主峰海拔316米,四面绝壁;谷底及山脚植被茂盛,一片苍翠。从远处看,主峰屹立于群山的簇拥之中,有一处石壁极似临江俯视的巨人,如大王在士兵的护卫之下,巡视东江两岸广阔的土地,此石称“越王头”(图二),似乎真是趙佗真身所化,使这座雄伟的大山更具王者的气派。
越王山大门外景
(图二)“越王头”石
越王山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的故事。秦朝未年,项羽刘邦争霸天下时,龙川县令赵佗奉病重的南海郡尉任嚣之召,顺江南下番禺。船经古竹,远望越王山拔地而起,气势磅礴;素有大志的赵佗心里一动,便再次上山游览。在一道悬崖峭壁之下,赵佗放眼四野,豪气顿发,他面对石壁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大势,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立志称王。
后来,趙佗建立了南越国,受封为“南越王”,这座石山也因此被称为“越王山”。虽然只是传说,至于趙佗与越王山有什么联系,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当地有很多关于越王山与趙佗的“乾坤石、面壁岩、越王榻”等故事,千年传颂,家喻户晓。
南越山景区门票,是票友提供的票图,从画面看,存根、副券已经撕去,并有绉折痕迹,但票面图案、文字、票价等主要信息非常清晰,是一枚实用票品。
门票的主图是竖式排列(图三),分别是上有越王山,下有越王湖,左边有竖排的中英文字对照,共三个部分组成。
上方部分是峻美的越王山景色,山下有一水榭亭台的建筑,一座曲径小桥连接岸边。小桥下的湖水将越王山倒映水中,3只鸭子黑白分明,红掌轻划,微泛清波,乐游自得。白色字体的游客须知清晰可见,好一幅湖光山色图。左边文字竖式排列,最上方的是一枚“山形”景区徽标。下面是并排两行红色英文和绿色套黄边的“越王山旅游风景区”主题名称,名称下是白色“编号”两字,没有流水吗,黄色的“门票¥20元”文字。最下方是一黄色线条和绿色底边。
(图三)门票
看这枚门票是摄影版式票,用斜角取景的方式设计,从画面看,有右高景近,左边低且景远,上边明亮下方暗,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估计摄影师在取景拍摄时,天空突然飘来一片云彩,将阳光射线遮掩了一半,摄影师迅速抓住天赐的良机,又或许摄影师他久侯的就是天赐那一刻到来。
综观这枚门票构图理念,是摄影师巧妙地借助天空云彩飘动时遮掩阳光射线的瞬间,拍出明亮的山体景观,张显丹霞地貌赤红的特色。而暗影下,使越王山在湖水中随波荡漾,美不胜收,使一明一暗的层次感更加充分的展示。这枚门票是一幅很好湖光山色图画,也是一枚很好的人物、自然风光类专题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