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尽赏芍药香
承德 钱宝林
小时候,记忆很深的的东西有好多,其中之一就是喜欢花。那时,家里养过月季、绣球,小院子里种着细粉莲,节节高、芍药,后院的水井旁边种着刺玫瑰,不经意间,你喜爱的天性和神色一旦暴露出来,那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有邻居的大娘大婶儿们,也不管身边站着的大姑娘小媳妇,还是在你身旁童言无忌的女孩们,便无所顾忌地冲着你数落:一个男子汉喜欢花,没出息!她们撇着嘴,斜着眼,一脸的不屑。更有甚者嘟囔着说起了:小小子爱花,长大了怕老婆!云云。逗得一帮大人小孩都窃窃地笑起来。所以,那个心结从小就结下了。喜欢花时,不露声色,环顾一下有没有人盯着你,特别是女性朋友,偷偷地瞄上几眼后,赶紧把目光移开。
我们大院里的芍药是坐地户梁老太种的,那大朵的芍药开起来,满院地香啊。晚上,我替喜欢芍药花的三姐偷摘了几朵。第二天,梁老太发现芍药花少了,竟找上门来向我母亲告状,我虽然嘴上不承认,但母亲肯定知道是我干的坏事,便忙不迭地向梁老太赔不是。
参军的的日子,在山里、山洞里施工的的哥们儿很难见到一个女同志,即便有探亲的家属来了,也是整天猫在屋里。出来的时候,那些大兵就跟见了大熊猫似的那么稀罕。我们驻在部队机关的,篮球队紧挨着宣传队,篮球队都是大老爷们儿,宣传队女兵多呀,又在一个大灶食堂吃饭,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但我们有纪律,不准和女兵接触,所以,虽然是邻居,但基本上不过话。有那么一天的夏秋之际,好像是星期日吧,寂寞无聊,上了驻地的后山,那里是半阴半阳的坡地,山也不算陡峭,植被丰富,野花点缀其间,爱美之心油然而生,随手采摘,不一会儿,手拿一大捧鲜花满载而归。
我们都是爷们儿,也没人在意,鲜花嘛,谁不喜欢?找了一个废弃的罐头盒,把那花放在床头的窗台上,嚯!满室飘香啊!
星期日是下午3点开饭,吃完饭从饭堂往回走,宣传队的女指导员在半路拦住了我,“你那些花从哪采的?”我惊讶。“你怎么知道?”“我看见了。”“你看见了怎么样?”“求你也给我采回一束来。”我心里明白,她也是喜欢花呀!我答应她:好吧,一会儿我再去一趟。
给王指导员采的这束花惹了“大麻烦”。人家毕竟也是个大姑娘啊,宣传队那边还是平静如水,我们这边的十几个大老爷们儿却炸了锅。尽管我再三解释说人家是有对象的,还是无济于事。还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就自生自灭了。
“爸,星期天咱们去芍药园吧。也不远,开车40多分钟就到。”儿子星期六下班后和我商量。我答应着说:“好吧。”由于5月31日早上起床后,阵雨老是断断续续,
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出行。中午时分,大块大块的乌云逐渐地散去,白云的间隙中露出了湛蓝的天空。儿子说:“反正也近,我们走吧。” 儿子开着他的“探岳”,载着我们一家五口走省道向东北方向的承德县三沟镇三沟村驶去。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古代诗人赞美芍药的诗句有好多。芍药栽培的历史也很悠久,据考证汉时长安地区就有栽培。盛产芍药的地区常随朝代的变更而变迁。芍药又被称为女科之花,是因为它的根好。芍药的根仍称为“芍药”,是著名的中药材。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医药著作《本经》里,已有芍药的名称记载。《诗经.郑风》(公元前2000年-前1500年)中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作为观赏植物栽培,最早见于晋代(公元265年-420年)崔豹的《古今注》中,已有重瓣品种。隋代已有园艺栽培,经唐至宋代栽培日盛,品种增多,宋代以扬州栽培最盛,元明时期栽培稍衰,至清代芍药又红极一时。陈子的《花镜》记载了88个品种。1949年后,各地栽培渐多,品种达200多种。中国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唐代诗人柳宗元及宋代诗人陈师道均谱写过生动的、让人回味的咏芍药诗篇。由于芍药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各地园林中普遍栽培,或形成专类的园中园,或用于花境等自然式花卉布置,又适于作切花。室温18-28℃条件下,水养可维持4天-7天。如含苞待放时切取,置5℃条件下,可保持30天,成为当今普遍应用的切花之一。芍药花大且美,有芳香,单生枝顶;花瓣白、粉、紫或红色,花期4一5月。因为它开花较牡丹迟,故又称为“殿春”。
这张门券设计的不好,本来是今年的首届芍药花旅游文化艺术节,可票面上只有那标题的三个字和下面地址上标注的芍药基地,其它地方没有芍药的一点影子。
《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唐 钱起
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
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来到芍药园,看那规模即叫人心动,那芍药都是一色的,全部是深粉色,明亮透彻,鲜艳夺目。
那绿叶之上密密地点缀的大小花朵,被风儿吹得频频点头,像蝴蝶一样翻飞起舞,又像极了一对对的小朋友在那里挥舞着花环向我们招手欢呼。我们一下子拥进花的海洋里,孙子更是喜爱得不得了,低头瞅瞅这个,歪头看看那个。那边大巴车下来的一队队游客,传过来一阵阵地欢呼声,他们也是被这大片大片的花海震惊了。
儿子用手机给我们老两口拍了张合影。
我用相机给儿子他们三口拍了张照片,看得出来,见了这样的花海谁都高兴。
回到家里,脑海里总是芍药的花海在脑壳中游荡。思绪展开,想起了《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说的是沁芳亭边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内,因宝玉生日、黛玉、宝钗、袭人、探春、宝琴、香菱、平儿等人吃酒行令,那个活泼的湘云输拳罚酒,射字罚酒,喝的多了,人也找不见了。忽然,一个丫头来报:“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众人走过去看时,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这段描写及场景,常被画家们描画下各种版本,显示出华贵、祥和、热闹的象征,制作成年画,让许多人家购买,以示喜庆。
晚间,在整理所拍芍药园照片时,又上网上浏览一番有关芍药的知识,无意中,又发现了一则民间故事,读起来也是挺有意思,现抄录给大家共同分享。
(网络图片)
位于唐长安城兴庆宫内龙池东北方的沉香亭,是唐明皇欢宴群臣,与杨氏姐妹纵情游乐的地方。不仅亭榭轩昂,而且终年花草树木非凡。圣上也常常诏命各地园丁到御花园种植,有成者赏,无功者罚。各地养花能手无不终日惴惴。
有个老者名叫宋单父,专养芍药,能将扬州芍药移植北方,色泽更鲜,花朵更大。宋单父也被召入宫中,在沉香亭畔种植芍药,有命须使牡丹开过芍药继之。白天有帝王嫔妃达官贵人游玩,老翁必须回避,只在三更之后才能耘植养护。宋单父日夜辛劳,有明月星辰冷露寒霜作证。可是偏这一年阴阳不和,暖气不动,到了开花季节偏不见蓓蕾萌发,圣上就要加罪了。
《芍药》唐 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芍药仙子们心田是极善良的,况且又夜夜得到宋单父的灌溉之恩,是一定要报答的,阳气不动而要呈芳艳必须要打破常规,于是众花仙议定,大家合力在天内各开放一株一茎,众力合一定能胜天。于是,在次日清晨芍药忽然开放,每一枝头开放两朵,姿态各异,在朝露煦风中皆呈深红色,宫内喧然,明皇、贵妃,文武官员,皆来观赏。正在赞叹不已时,天已正午,芍药突然变得深碧色,如同碧玉般,众人大奇,观者愈多。待到暮色降临,一片片芍药花瓣皆呈深黄色。明月升起了,月光之下,花儿又变成粉白色。随着色泽的变化,香气也各异。时而幽香,时而浓郁,众人如醉如痴。众芍药仙子在一日之内呈芳,自然把沉香亭畔装点得胜过瑶池。众嫔妃在芍药仙子映衬下黯然失色,自然不爽。圣上见此情此景便又嗔怪起来,说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将芍药刈除并降罪宋单父。
众芍药仙子深感不平,不生蓓蕾有罪,各色呈芳更有罪,真是人间帝王的淫威胜过天上玉帝。为救宋单父,芍药仙子也顾不得理论功过是非了。这一夜唐明皇与杨贵妃,醉卧华清宫。芍药仙子便连夜赴骊山开放。次日清晨明皇与贵妃宿酒初醒,更是惊异不止,便携手并肩同赏芍药。唐明皇本是风流天子,杨贵妃正是专宠得意之时。明皇便亲折一枝芍药送到贵妃面前,贵妃含笑嗅其香,观其艳。唐明皇见爱妃如此怡悦,便说:“不只是萱草能使人忘忧,芍药的花香色艳更能醒酒。”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自从唐明皇一句话以后,用芍药花香来醒酒的风气便风靡一时,朝野上下,凡有宴饮必定将各色芍药折下,入在海盘之内,摆在餐桌中心。
如今,我们老了,儿时的故事和青年时代的浪漫都已经飞灰湮灭,只留下星星点点的美好回忆。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尽情地享受花的美颜和芳香了。
2020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