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钱带你游外庙(1)
——话说承德寺庙
承德 钱宝林
《老钱带你游外庙》今天和大家见面了。这是继《热河故事》、《老钱带你游山庄》又一部专栏。感谢承德券友于长泅老师题写了刊头,保定陈明新老师做了精心装饰,以及该专栏责任编辑张文革老师。希望各位券友老师们继续关注这个专栏,心情愉悦地度过庚子之夏。
说起承德的寺庙,可以用满语形容它“海了号”啦!海了号就是太多的意思。有人粗略地统计过,市区即有上百座寺庙。所以,加上皇家寺庙的辉煌和规模,承德在清朝就有了“庙城”之说。还有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旅游热兴起时,也就有了“黄山归来不看岳,承德归来不看庙”的说头。是说承德的皇家寺庙在我们国家是顶级辉煌的,也是最高水准的。
承德的寺庙按阶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皇家建,二是敕建,三是官建,四是民建。其中皇家庙宇体量大气势宏。敕建的象穹览寺、城隍庙、文庙、关帝庙、药王庙等也颇具规模。官建的象承德知府海忠出资修建的魁星楼、文昌阁、先农坛。民间修建的就更多了,象火神庙、竹林寺、海云寺、福山寺、普陀禅院、河神庙、马神庙、酒仙庙、三义庙、三官庙、老爷庙、娘娘庙,包括基督、天主、清真,那是多了去了。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从历史上看,任何统治阶级只要能够正确执行民族政策,能够使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政权就会稳固,经济就会繁荣发展。反之,则国家分裂动荡,人民不得安宁。
承德建城的历史不长,清朝统治者深谙历史教训,入关前即制定了“结好蒙古”的方略。通过联姻、接见、赏赐等手段,化干戈为玉帛。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蒙藏民族“最信喇嘛”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把尊崇喇嘛教作为怀柔蒙古和各少数民族的一种手段,借以达到“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俾满所欲,无二心焉”的政治目的。
避暑山庄兴建的政治目的是如此,这里成了接见赏赐蒙古等少数民族王公贵族的政治中心。因而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起,在避暑山庄外首先兴建了溥仁寺和溥善寺。乾隆即位后,又陆续在山庄周围修建了10座庙宇,由于这些寺庙均为皇帝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所以庙的规制、布局、资金预算全由皇帝批准,寺庙中的庙名、匾额、对联、碑文均由皇帝亲笔撰写,而且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镌刻。寺庙的建筑多用黄、绿琉璃瓦覆顶,特别重要的寺庙更是采用鎏金铜瓦覆顶,富丽堂皇、宏伟壮观,世所罕见。
皇家在避暑山庄外一共修建了12座寺庙,那为什么要称之为“外八庙”呢?原来,这些寺庙中的普乐寺、广安寺和罗汉堂当时不设喇嘛,由内务府派绿营兵看管。其余9座寺庙归理藩院所属,由北京雍和宫管理,并在北京设立8个办事处(其中普宁寺与普佑寺为一处),分别处理各寺庙的人事、经济、物资等事务。凡理藩院行文或史载均称之外八庙,又兼古北口外或避暑山庄外驻有喇嘛的寺院。这样久而久之,这12座寺庙就统称为外八庙了。
下一期,我将带领各位老师开始游览外八庙以外的承德第一庙——穹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