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轶事(27) 寄宿
龙小平
旅游一般都住酒店,我却有个怪癖,喜欢住亲友家,不是省钱而是图个安心安全(其实,如今治安好也安全)。2020年元月,受天津楊荣津精心安排在武清区王晓龙老师豪华別墅居住两晚。
那年,保定拜陈明新为师学网技,陶万春会长精心编制课表,并安排我寄宿他家,王建池站长不顾病疼深夜接车,张全保,王建等6位分别请我品尝美食并游完保定十景……
太行山下,革命老区邢台有一位毕生为人民奉送光明的老人,退休前为市民供电,照亮千家万户;退休后集报办展,用知识文化之光,照亮千万人心灵。他叫王树森,1939年3月生.系中国报协集报分会理事.
2009年11月28日,邢台晚报以《英谈让古村落走到“明信片”的前沿》为题,对接连获得万村瞩目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景观村落”的英谈进行报道,在集报人中间引起了不小反响。 王树森他将这张报纸以书信方式,寄给了远在湖南怀化的我,以他特有的方式向外地朋友发出了邀请。我有幸于2010年4月4日来到他家寄宿,与他零距离生活三天,感受到这位‘光明’使者魅力风采。
在岗时,老王以集发电,供电报为主,集以致用,率先引进‘’触电保护器‘’,为邢台创造巨大经济利益。退下后全力在集报上,形成剪报,专题,报头三大板块。他的剪报,编排考研专业,全部复印,和印刷书无异。报头研究深入,已形成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华国锋,江泽民,舒同,邵华泽,启功等系列。仅邵系就达一百多种。
这次老王叫三儿子开车陪同我前往英谈,抗大纪念馆,一二九师陈列馆参观学习。让我加深了英谈古村和邓小平故居的认识。他自费接待十分周到,命令儿女们安排饭局,大儿子协调好送我去济南的车……全家老小一齐上令我感动万分,当我表示谢意时,他说为了集报,26年来他付出了几乎所有的精力,为的是让后人了解中国历史,给国家积累文史资料。我接待你,不光是对你个人,而是尽已之力,为弘扬红色收藏文化贡献力量
湖南报友朱俊杰的工厂位于延安近郊飞马河,2016年受邀寄宿厂里五天,在这里住下,寻访红星照耀下的陕北,感受延安精神魅力
陕北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
在延4天5晚,基本上走完这些地方,还专访志丹、安塞2地及南泥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