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墓博物馆更名

广东广州:何锦雄
显示日期2020-06-19;访问次数:434; 电脑端

南越王墓博物馆更名

何锦雄

    近日,为写“票说南越王”系列,不时到网上查找资料及翻阅藏册,寻找写作的素材。在翻看票品时,不经意间发现了两枚同一景点,名称不同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及“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门票。经仔细对照比较,看设计风格、印色、票价等基本相同,只是其中一枚少了个“墓”字。是门票漏印了一个字,还是博物馆更名了,因过去一直没有在意这方面的信息,不了解确切情况,故也不敢妄言。

    幸好,如今网络科技发达,通过百度,输入关键词搜索一下,就得到 “博物馆更名”的信息,现就当时一家媒体报道其中的一段引用如下: 2009年02月28日《信息时报》的一条“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悄然更名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消息引起了市民的注意。另,报道中还引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陈少湘向省政府提出建议;撤销“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名,恢复使用原“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馆名及记者就“更名看法”在博物馆内做了一个民意调查”。

    从《信息时报》的这条信息得知,现可以正实博物馆是更名了,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门票上少了个“墓”字,是更名的原因。那问题又来了,一是博物馆的更名出于什么原因?二是更名的时间?三是新旧门票的对接使用时间等3个问题。

    因媒体报道中用上“悄然更名”一词,也就是说,当时连一向嗅觉敏锐的媒体记者也不知道有更名的信息,更不用说普遍市民了,可以说馆方的保密工作做很好。关于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因我不认识该馆的领导和馆员,故无法了解实情,只能通过网络寻找相关答案吧。

    经网络搜索,找到《信息时报》记者当时在馆内做的采访,因这篇采访报道 2009年02月份的,时间过去十多年了,故删去采访对象名称,摘录部分内容:

    三问改名 

    1.为什么要改名?

    ①、“改名是领导的决定,我们不太清楚。‘墓’字不好听,在这里工作都觉得不吉利,游人更不愿到墓里参观,改名挺好的”。

    ②“‘不吉利’是民间的说法。更名主要是因为受‘墓’所限,发展面太窄,不利博物馆扩大搜集、收藏文物的范围,事实上,每年的春节,确实有不少游客往墓穴扔钱,以表达祈福的观念” 。

    2.什么时候改的名?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更名是2002年博物馆整体改建之后的事情。具体什么时候不记得了”。

    3.有没有得到批准?

    “是通过正式手续进行的,我们是向广州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的更名申请,并得到了正式批准。(更名有没有通过国家文物总局批准?)博物馆更名不必向国家文物总局提出申请,只需要向其备案。”

    此外,博物馆正门右侧也仍然屹立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99年5月1日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越文王墓”石碑。

    从上述采访报道中,我们知道了:1、更名是寻求扩大发展 2、更名是2002年博物馆整体改建之后的事情,具体什么时候实施的,因采访对象不记得了,故就不了了知 3、因全篇报道中没有提到新旧门票的对接及使用时间,网上也找不到相关的信息,同样新旧门票的使用时间也成为迷了。还好,从网上也找到一张博物馆更名前(图一)的图片和更名后的照片(图二)作对照。

片段_缩小大小.jpg

(图一)更名前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片段_2_缩小大小.jpg

(图二)更名后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现回过头来再看文章的开始,介绍一下有“墓”字的门票和无“墓”字的门票。

    从两枚门票的画面设计风格看,图案基本相同,只是印刷的着色有深色和浅淡的分别,没有使用时间。先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这张(图三)门票。

    门票以土黄色衬底,横排设计,票体最上部为“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的白色细小实体英文馆名,字母右下方是一行醒目的黑色隶书体馆名文字。左边是一枚黑底泛红的“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馆微,使整个玉佩凸显古朴的美感,馆微下是有一行“穗地税监制、批准号:越字026号”细小的文字。右边是白描线条的博物馆正门建筑和树木装饰图,树木装饰从馆微下贯穿全票。最下边是博物馆地址、电话号码、票价:12.00元、越南越(1),红色流水票号。最右边是竖式白色底副券,副券上有一个玉舞人,下方有个撕了的斜角副券。

片段_3_缩小大小.jpg

(图三)更名前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门票

    再看更名后的“南越王博物馆”门票(图四),门票同样以土黄色衬底,只是印刷的颜色浅些。而左边的这枚玉佩馆微,是黑色衬底泛金黄,更显玉佩的古色古香。最下边的博物馆地址、电话号码、票价:12.00元后,改为“B156一”,红色流水票号。

片段_4_缩小大小.jpg

(图四)更名后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门票

    综观这两张门票构图、着色和地税监制批准文号,均基本相同,一张有“墓”字和一张无“墓”字,看拟相同,但又有一些差别。我估计是两票交接时使用的门票,但苦于没有博物馆方的文字实证。更希望知道这一实情的朋友提供信息、保充详实资料。


编辑:王建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20-06-19 05:38:54

欣赏了,谢谢!!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0-06-19 06:39:12

拜读学习了,谢谢分享!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20-06-19 08:05:37

欣赏了,谢谢!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20-06-19 08:46:34

谢谢何老师详细介绍!

姓名:陈捷; 时间:2020-06-19 08:59:22

应该就是正常的更名前后的门票,一看流水号就印的不少,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0-06-19 08:59:41

欣赏了,谢谢!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0-06-19 09:15:01

谢谢何老师的细心研究,祥细介绍。

姓名:俞无畏; 时间:2020-06-19 09:30:53

谢谢何老师的详细介绍。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0-06-19 09:38:05

观察细致,资料严谨!

姓名:张维超; 时间:2020-06-19 09:43:53

一字之差,内涵不同,必有原因。

姓名:张维超; 时间:2020-06-19 09:46:10

有墓,紧紧局限墓挖掘文物及研究,没有墓,则展示、研究范围就可以涉及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多视角。拙见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20-06-19 10:56:19

好介绍!好研究!!点赞!!!

姓名:刘振林; 时间:2020-06-19 14:26:18

欣赏何老师的探求精神!谢谢分享!

姓名:钟杰; 时间:2020-06-19 14:40:31

细心探究,赏析详解。赞!谢谢何老师!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20-06-19 14:50:33

赞何老师的研究!喜欢这样的文章!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20-06-19 15:18:52

拜读学习了,谢谢何老师细致研究、解读、分享!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20-06-19 18:44:05

欣赏了,谢谢!!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20-06-19 19:37:05

何老师善于探索、研究,深究门票内涵,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0-06-19 20:22:31

细心地观察,详细的解释。谢谢何老师!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20-06-19 21:47:32

求真做学问,谢谢分享!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20-06-20 13:18:39

谢谢何老师的细心探究与详细介绍!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20-06-20 19:53:26

谢谢分享!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0-06-20 23:14:20

拜读,欣赏了……谢谢何老师分享研究成果!……一字之差充分显示的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

姓名:罗文湘; 时间:2020-06-23 23:48:10

拜读分享了,谢谢你的详细介绍!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20-06-24 11:47:11

感谢分享。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