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钱带你游外庙(2)承德第一庙
承德 钱宝林
说起承德的外八庙,我们应该从承德建立起的第一座皇家寺庙讲起。其实,史料记载承德的第一座大型寺庙是五指山大灵峰禅寺。遗址位于市区大石庙镇鸡冠山村。该寺始建于元初,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曾重修,可惜毁于文革。现遗址处仅存一棵古油松。这棵松树好像二龙戏珠蟠卷于松顶之上,通高近五米,树底部周长近四米,距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我们知道,避暑山庄肇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承德市内围绕山庄开始建设皇家寺庙是十年(1713年)后的事。但这两个结点有什么说头呢?
顺治七年(1650年)七月四日摄政王(多尔衮)谕:“……今拟止(址)建小成(城)一座,以便往来避暑。” 顺治八年(1651年)十二月,顺治亲政后,下谕户部避暑城停建。这座皇家的避暑城,就是喀喇河屯行宫的前身。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二月十八日开始筹建喀喇河屯行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竣工。它与避暑山庄的距离是20公里,正是古北口外所建20几座行宫的间距20—40公里的要求。
喀喇河屯行宫由滦河南岸的宫殿区和滦河北岸的别墅区以及滦河中间的小金山景苑区三组建筑组成。滦阳别墅东至滦河镇下弯村耕地、西和南至滦河边,北侧邻山,总计两处宫殿区占地113亩。宫区圈有虎皮石围墙,总面积为589亩。喀喇河屯行宫设计师,是清朝著名宫廷建筑师“样式雷”第二代传人雷金玉。行宫与别墅之间的滦河中有一个小岛,康熙皇帝为其取名曰“小金山”。喀喇河屯行宫建成后,周围相继建有穹览寺、琳霄观、孔庙、文昌祠、龙王庙、龙母庙、财神庙、雹神庙、药王庙、静妙寺、御书寺等17处寺庙。其中穹览寺、琳霄观、神祇坛、静妙寺、御书寺为赦建官庙。现存穹览寺、琳霄观、关帝庙、清真寺等古迹,喀喇河屯行宫也仅存遗址。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正好五十岁寿辰。群臣贡献生日贺礼而修建的一座为康熙皇帝祝寿的寺庙,出现在滦河岸边的坡岗上,这就是穹览寺。当时年届半百的康熙皇帝,已做了许多大事:擒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平息葛尔丹叛乱,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这位出身满族的帝王酷爱汉文化,一直坚持刻苦学习,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子集。对中国历代的名家名作,也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为这座新落成的寺庙命名康熙皇帝颇费了一番心思,最后他根据南北朝时诗人沈约“镶首览层穹”的诗意,将寺庙命名为“穹览寺”,亲笔题写了“敕建穹览寺”的匾额。“骧首览层穹”中的“镶”本意为马首昂举,引申为上举;“穹”,是天空的代称。这句诗的意思是昂着头仰望无边无际的天空。康熙皇帝用“穹览”来命名清代塞外第一座敕建庙寺,意在表现自己纵览宇内、统一天下的胸怀。
穹览寺布局为汉式传统寺庙形式,依汉庙的伽蓝七堂,坐北朝南,寺庙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有照壁、门殿、主殿、后殿。在门殿前正南40米处原有一座长达20米的红照壁,门殿与照壁之间为一宽阔的广场,原来在这里举行宗教活动。门殿正北为主殿,门殿与主殿之间的东西两侧有钟鼓二楼,主殿正北有后殿一座,后殿两侧原各有东西配房。寺庙的东北角原有假山、花园。
原有门殿等级较高,为饰吻兽大式布瓦屋面,前面正中开有劵门,拱劵砖雕,刻卷草纹,雕刻精细,刀法浑圆,劵门上方嵌石横匾一块,刻御笔“敕建穹览寺”五个字,现仍可辨认。主殿面阔三间,进深2间,屋面为硬山灰瓦顶,前带卷棚抱厦,正脊前后两面雕有浮雕大势莲花长纹饰,前檐下悬有康熙皇帝御笔“穹览寺”三字匾额,殿内题额“清音贝叶”,乾隆御书匾额“性澄觉海”。主殿内供奉狮(文殊)、象(普贤)、犼(观音)三大士,现已无存。
前殿东西两侧为三间配房,东为住寺和尚居室,西为厨房,殿前是鼓楼、钟楼,现存西面钟楼一座,为方形、重檐歇山布瓦顶,下层四面砌石墙,面西辟门安板门二扇,上层四柱之间置板壁,钟楼右侧内置一石碑,高2米,宽1米,上刻《御制穹览寺碑文》,现存山庄博物馆。再往北三间后殿,内供三世佛,悬有御书“天半香林”木匾额。后殿两侧各有三间耳房,为喇嘛僧房。后殿北面原是花园、假山等。
如今,穹览寺已远非当年盛景,只有庙门、正殿、后殿及鼓楼尚存。1983年,承德市政府将穹览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御制穹览寺碑文》,是一件难得的历史文献。 如果您对文言文感兴趣,请欣赏《御制穹览寺碑文》,它记载了兴建喀喇河屯行宫和穹览寺的经过,记载了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瞻仰穹览寺的盛况,也记载了康熙皇帝对滦河这块“风水宝地”的高度评价。
《御制穹览寺碑文》的全文如下:
喀喇河屯者,蒙古名色,释之即乌城也。乃古兴州之所辖,因世久事殊,前朝未及设官分职,黄舆等书遍察难考。
朕避暑出塞,因土肥水甘,泉清峰秀,故驻跸于此,未尝不饮食倍加,精神爽健。所以鸠工此地,建离宫数十间。茅茨土阶,不彩不画,但取其容坐避暑之计也。日理万机,未尝少辍,与宫中无异。万几偶暇,即穹经史、性理诸书,临池挥翰,膳后即校射观德,以示安不忘危之念,此其大略也。
因有离宫随侍人员共祝万寿而建寺,不日即成。又求匾额,以垂永久,朕赐书云“穹览”,取沈约骧首览层穹之意。在行宫之巽位,寺势虽微,莲社梵音,铃铎经声,巨细皆备。内有三大士相,仙衣飘扬,瑞园涵影,以空寂为本,慈悲为教,汲引四生,津梁三界。清钟夜闻,远近罔弗皈依;月殿朗辉,中外靡不瞻仰。况右倚层岸,左带大河,口外诸藩,来往进贡,皆由经过。三庚无暑,六月生风,地脉宜谷,气清少病,诚为佳景。前朝以戌边不暇,何得驻跸?
今四海为一,八表同风。自京北至万里,如家人父子,岂有他术哉,以诚而已矣。今臣下归福于朕,朕曰:天下皆福,朕之福也,先忧后乐,朕之职也。所愿者年丰岁稔,烟尘永息,予之念兹在兹之意足矣!无以妄求,佛有所之,自有保护。
康熙四十三年岁次甲申秋八月中秋日
好啦!如果你认真地读过碑文,并有所领悟,那么,这篇碑文即是开建承德外八庙的序曲。由于康熙皇帝又发现了一处天造地设的灵妙之地——热河,并在此地设立一座更大的行宫,之后再命名为避暑山庄。自此,清政府在塞外第二个政治中心的主旋律鸣响。
承德的第一座敕建寺庙介绍完了,下期我们游览外八庙的第一庙——溥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