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翁俏夕阳
——记北京门票沙龙宋振清老师
北京门票沙龙 张春凤
直至今日,大家很难想象北京门票沙龙以集体名义在券研网上推出的“中国四大”“华夏遗珍”“中国传统节日”等栏目和多部民俗题材类券集操刀执笔者竟是宋振清老师——一位临近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从没想过,有朝一日我还能荣幸代表北京门票沙龙执笔为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宋老师九十华诞撰稿。
我不想用寿登耄耋一词来形容宋老,因为在我们心里宋老永远都是精神矍铄、慈眉善目、黑发如墨、身如松柏、思路清晰、干劲十足的“年轻人”!无论是每月组织的门票交流活动,沙龙不定期活动,还是“门券收藏研究网”上开展的各项活动,宋老从不会因任何原因而缺席。大家相识在北京门票沙龙,相识在门券研究网,由于门票的保媒牵线将我们聚在一起,让我们对宋老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宋老对门券的热爱与追求,那份认真、执着精神不禁让我们肃然起敬!就连沙龙中的年轻人也自愧不如!
生于30年代的宋老并未对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有着怨恨哀愁,从他面带微笑中都能感觉到他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从他的言语中能体会到他对生命的感恩与足矣。1954年随着电力公司落户北京,宋老热爱学习,凭借自己那股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被保送到电力学院学习,在那时是多么的令人自豪和被人羡慕啊!现如今的宋老,一样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一样相信前方有个更好的目标在等着自己。最喜欢宋老师常说的一句话:“老年人就应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人更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做到老有所好,能拥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这样不仅能结识众多好友,还能拥有一个快乐精彩的晚年生活。”
活到老,学到老,在年近九十的宋老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一个偶然机会使宋老迷上了门票收藏,为了更好的编写券集,当时已70多岁的宋老还报名了上了老年学习班学习电脑,尤其对PS软件最为上心,学习过程中还不断深入实践,不断探索学习抠图,做花边等技巧,就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也汇集成册,方便北京门票沙龙券友的使用,大家现在看到的“民居民俗”“北京四合院”等一系列作品都是宋老用之所学制作而成的。
宋老在家中书房制作券集
门票收藏不在于孤芳自赏、顾影自怜,而在于传播、挖掘其中奥秘分享大家,这才是门票收藏的精髓。宋老近90岁,除在不断收藏门票并积累相关知识外,努力钻研券集制作,虚心向陈明新老师学习,共。券集五十多部,累计为网站投递了256篇文稿,参加全国届展和券研网券展曾获二、三等奖。宋老用辛勤的汗水铸就的诗篇响彻整个券研网,宋老非常热爱券研网,为网站累计捐款9次,合计人民币1100元,捐赠门票320枚。
手捧《券海杨帆》
宋老还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乐施育人,就是把自己所学的东西都会毫无保留的教给我们。每次在报国寺门票交流活动结束后,大家都会到附近麦当劳无偿交流门票。宋老年纪大了,出门领票不方便,无论谁有了北京新票都会给宋老留下一枚,以示对这位长者的尊敬。然后我们切磋门票理论知识,和他学习电脑知识。对于我们不会的,宋老就会不厌其烦的手把手一步一步的教我们,看到我们学会的样子,宋老的脸上总会洋溢着幸福。在沙龙里若谁遇到难题了,宋老都会主动热情的去帮助,对我们不懂的问题,宋老每次都会不厌其烦给与清晰的解答。
记得有一次,我准备写有关日落券集,宋老不但帮我找落日门票(我是新人,没有那么多门票),还帮我设计了好几张贴片底图让我挑选,直到满意;遇到尺寸问题,宋老就帮我排版;若遇到更大的问题,宋老还会耐心周到细致的给我讲解,直至明白。有时候觉得宋老就是我们门票沙龙家族的大家长。
左为作者张春凤
黄陵全国第十六届券展上,时任“中券委”副秘书长王建池老师为宋老颁奖。几年以后,宋老与券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
积极参加北京门票展览
参加北京第一届电脑学习班
参加社区门票展览
参加北京门票交流活动
欢迎承德券友,券友情意深
几年来,北京沙龙券友结下了深厚友谊
宋老和北京沙龙券友在一起,左起:张玮峰 马明言 张伟 宋振清 崔艳红(刘瑞海 张春凤缺席)
北京门票沙龙没有停下脚步,宋老积极参与的新栏目“博物馆大观园”已经和大家见面了。这里有我们的汗水、智慧,更多的是对门券收藏的热爱。
8月14日就是宋老90岁大寿。在此,我们北京门票沙龙的家人们,衷心祝福宋老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愿宋 老体福安康,永远年轻,健康长寿,开开心心每一天……
我们请承德券友书法家于长泅老师为宋老书写“寿”联
日月昌明,日月同辉,松鹤长春
后福无疆,富贵安康,春秋不老
由于疫情,沙龙的家人们不能团聚,生日蛋糕代表了我们的心意。
点燃生日蛋糕的那一刻,家人的陪伴胜过无言的祝福!
北京门票沙龙